网络流行语内卷是什么意思 内卷效应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小引开始分解此话题或概念之前,我先再致敬下苏格拉底,因为他的“助产术”理论(见前文《何为“存在即合理”?》)启发了我,从而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进而决定了我的写作方式:概念定义清楚,再判断,最后论证 。这种方式几乎治愈了人们辩论或思考时常染上的“思维混乱”病症 。
内卷这个概念近来成为潮流,但无论是网上的定义或社会生活中的界定都不清晰,人们常常“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自说自话”,偷换概念,离题十万八千里,这阻碍了有效的论辩与沟通;同时,社会生活中或网上的对内卷的理解停留于表层,未达本质 。本文试图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

网络流行语内卷是什么意思 内卷效应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文章插图
质的规定:内卷是对存量的竞争如同地球上每个点都有经纬坐标,如同每一个事件都有时空位置,内卷概念也有其思维位置 。在这正式给出我的界定之前,如同学术写作中写个文献综述,我先引用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理解 。内卷最先是个社会学术语,指的是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 。
如今的大众生活语境中,内卷主要指的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 。二者都有其合理性,但不足之处都是不精准 。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太过于抽象与宏观;内部竞争也并不是非理性的,与此相反,对于个体来说,内部竞争是在外部因素逼迫下的理性决策 。
内卷是存量的竞争 。揭示内卷的神秘面纱,必先理解增量、存量概念 。二者都是经济学的概念 。严格的定义是:存量是指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增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 。
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没有必要深究这些学术上的定义,我们只需用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就对二者的含义一目了然 。以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例,假设某国去年的经济总量14亿人民币,那14亿人民币是以货币量化的过去生产与积累的产品价值存量;如果该国经济持续正向增长的话,那在14亿基础上增长的量为增长量,比如增长了0.5亿人民币 。
再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设一家五口农户每一年共消耗5千斤粮食(食物或粮食是能量,它能在人的胃中转化为所需要的热能、动能),即每一个家庭成员人均消耗1千斤粮食才能活下来或活得更好,
假如去年该农户丰收的粮食为5千斤,今年风调雨顺,增收0.5千斤,相对今年,去年5千斤是存量,0.5千斤是增量,因为人均消耗1千斤粮食,0.5千斤的增量即剩余的粮食 。如果常年风调雨顺,那么五口之家就会多出剩余的粮食,且不断积累就会变成财产积蓄 。
如果农户主有投资的眼光,他还会把剩余的粮食换成货币,购置良田、更新生产工具或更新更有生产效率高的农具,扩大再生产 。
古时候的初代地主的富裕——富裕可以理解为可支配的资源量大,因为货币可以等价任何形式的资源,如衣服、粮食、房子、女人、田地、粮食、人力等——除了有利的客观自然气候因素,
主观上,初代地主的富裕很大可能始于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精耕细作,精心伺候土地、作物种子,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按劳分配制度的具体运用;产权的意义所在),再加上勤俭节约的家风与文化,积累的家产越多,越能吸引更优质或更多的异性,能养活的人口(子孙)也越多(人丁兴旺),
然后随着马太效应的作用,后代子孙吃祖辈打拼下来的红利,直接成为收租阶层或食利阶层或地主阶层 。这是风调雨顺、自然气候配合人类生产秩序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