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中常考的4个学习动机来源,每个父母都应该好好学学

最近又在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 , 估计报名的人不少 , 毕竟有了这个证 , 将来就有机会端上铁饭碗 。
其实 , 我是非常建议父母们考一下这个证的 , 不是为了将来当老师 , 而是可以更好的理解孩子 , 教育好自家的孩子 。 只要你能考取这个证 , 说明你就基本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所需的最基本心理学知识和生理知识 , 对于父母教育孩子有大大的帮助 。
好了 , 言归正传 , 我们就来谈一谈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动机问题 。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期望自己的孩子都具有学习内驱力 , 自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 那父母们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下四种常规的动机理论 。
为什么说“四种常规的动机理论”呢?原因很简单 , 因为动机理论有很多 , 比如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达尔文的本能理论、还有驱力理论、诱因理论等等 , 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动机理论 , 而本章我们将介绍四种最主流的动力理论 。
教师考试中常考的4个学习动机来源,每个父母都应该好好学学
文章图片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是由华生创立 , 后由斯金纳发扬光大的 , 在上世纪一度成为心理学界的主流 。
华生相信很多人熟悉 , 就是那个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 , 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养 , 那么我可以担保 , 在这十几个婴儿中 , 我随便拿出一个 , 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 , 我都能把他训练成为一个医生 , 或律师 , 或艺术家 , 或商界领袖 , 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 。 ”
在行为主义看来 , 学习是个体经历奖励和惩罚的结果 ,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外部环境来使得人们向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方向发展 。
简单地说 , 在行为主义看来 , 学习就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 适应环境的行为会得到环境的奖励 , 而不适应环境的行为则会得到环境的惩罚 , 因此人们就表现为喜欢某种行为 , 逃避某种行为 。
其实现在父母使用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行为主义的教育方法 , 比如说对孩子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惩罚 , 对孩子好的行为进行肯定表扬 , 这其实都属于行为主义的教育方法 。
二、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也被称为“场的理论” , 典型代表人物是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与奥苏伯尔 。
认知理论认为 , 个体是通过认知来解释行为的产生和变化的 。 简单的说 , 就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并不是客观的 , 而是主观的 ,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解读客观世界 , 构建自己认知体系 。
该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概念就是“认知失调” 。 当人们的感受和自己的原有认知不统一时 , 人就会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 为了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 , 人们就会修改自己原有的认知 , 从而让认知和感受相统一 。
比如说 , 我们原本认为有四条腿的是狗 , 但是我们见到猫以后 , 我们就发现它跟我们原有认知中的狗无法匹配 , 于是我们就对狗的概念进行修改 , 添加其它的细节 , 从而与猫进行区分 。 当然我们也就新的猫和狗的概念 。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不同就在于 ,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遵循的是“刺激—反应”模式 , 而认知理论则认为刺激和反应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变量 , 就是个体的生理、心理 , 应该是“刺激—个体变量——反应” , 因此决定人们做出何种行为的不是刺激 , 而是人们的认知 。
教师考试中常考的4个学习动机来源,每个父母都应该好好学学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