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问题,不用批评,只用三块巧克力就可成功让孩子改正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 , 父母最习惯采用的方法就是批评教育孩子 , 指责孩子的错误 , 然后要求孩子改正 。 孩子配合也就罢了 , 但是如果孩子不配合 , 叛逆顶撞父母 , 父母就会变得心狠手辣 , 会对孩子发火 , 甚至会大打出手 。 我们在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这么来的 。
面对孩子的错误 , 大多数父母是不是都是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心自问下 , 应该说99%以上的父母都是在这样教育孩子 , 从古至今 ,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做的 。
这样的教育方式被我称之为“否定式教育” , 就是发现孩子的缺点不足 , 并给予否定 , 进而纠正孩子 , 从而让孩子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 变得更加优秀 。
既然绝大多数的父母都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 , 那是不是说就只有这一种教育方式了呢?或者说这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呢?
显然不是 , 看看我们问题丛生的教育问题 , 看看多少父母为教育孩子愁白了头 。 如果这种“否定式教育”如此有效的话 , 就不会有这么多父母发愁了 , 也不会有这么多父母关注教育问题了 。
在我看来 , 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与之相对应“肯定式教养” 。
面对孩子问题,不用批评,只用三块巧克力就可成功让孩子改正错误
文章图片
肯定式教养
什么是肯定式教养呢?别急 , 看下面这个妈妈教育孩子的例子大家就懂了 。
一天放学后孩子兴冲冲地冲到家里 , 开门后一脚把球踢进了客厅 , 结果足球打落了书架上的一个花瓶 , “砰”的一声花瓶重重地落在地板上 , 瓶口摔掉了一大块 。 孩子慌忙把碎片捡起来 , 并用胶水粘好 , 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 。
当天晚上母亲就发现花瓶碎了 , 于是吃晚饭时妈妈就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急中生智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 , 在赶它出去的过程中 , 野猫把花瓶碰到了 。
母亲很清楚 , 孩子在撒谎 , 因为周围就没有养猫的 。 但是妈妈并没有揭穿孩子的谎言 , 只是说到:“那是我疏忽了 , 没有关好窗户 。 ”
临睡觉前 , 妈妈看到孩子没有认错的意思 , 于是就把孩子叫到跟前 。 她并不是像大多数父母那样劈头盖脸的教训孩子 , 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盒巧克力 , 并把其中的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是奖励你的 , 因为你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野猫 , 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 ”
接着她在孩子手里又放了一块巧克力 , “这块巧克力也奖励给你 , 因为你用你杰出的修复能力把裂缝粘合的几乎完美无缺 , 这说明你在意妈妈的感受 , 生怕妈妈生气 。 谢谢你为妈妈着想 。 ”
然后妈妈拿出了第3块巧克力说 , ”这一颗巧克力代表了我对你深深的歉意 。 作为母亲 , 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 , 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热爱运动的小男孩 。 希望你没有被碰到的花瓶吓到 。 ”
男孩听完妈妈这些话 , 内疚的哭了 。 他以后再也没有向妈妈撒谎 。
面对孩子问题,不用批评,只用三块巧克力就可成功让孩子改正错误
文章图片
按照一般父母的做法 , 也就是习惯采用的“否定式教育”的做法 , 当面对孩子的错误时 , 父母早就劈头盖脸的教育上了 。 逼着孩子认错 , 指责孩子的不小心 , 甚至剥夺孩子的爱好 , 让孩子以后不要再踢球了 。 这是我们习惯采用的“否定式教育”做派 。 至于这种方法有没有效果 , 相信父母们都有数 。 左耳进右耳出 , 今天说了明天照犯不误 。
而这位妈妈采用的方法就明显与我们习惯采用的“否定式教育”方法不同 。 妈妈不仅没有批评孩子 , 指责孩子的错误 , 反而表扬了孩子 。 这其实就是我说的“肯定式教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