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娃”到“内卷”,这次家长们瞄上了“生长激素”

8月4日晚 , 新华社一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的文章 , 再次将生长激素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
从“鸡娃”到“内卷”,这次家长们瞄上了“生长激素”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市面上所谓的“增高针” , 其实就是生长激素 。
生长激素一直作为治疗身材矮小的药物 , 滥用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风险 。
是什么样的人冒着健康风险 , 也要打这种生长激素呢?
答案是那些对孩子身高有着“身高焦虑”的家长们 。
在一次饭局中 , 有位儿科医生朋友说:“经常有家长因为“身高焦虑”到医院检查 , 经过化验后孩子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值 , 我就跟家长们解释有的孩子发育晚的问题 , 有些家长根本听不进去 , 要求一定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 我说不用反倒被骂 。 ”
“没到一米八 , 就是三级残疾”
从“鸡娃”到“内卷”,这次家长们瞄上了“生长激素”
文章图片
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句话 , 让家长们的焦虑从教育、颜值 , 延伸到了孩子的身高 。
随便打开一个电商平台 , 搜索“长高” , 你会发现排名前几名的全是儿童钙片、儿童维生素、儿童长高神器 , 排名第一的某品牌钙片月销量4W+ 。
与此同时 , 有些生产生长激素的企业 , 在过去的5年里 , 收入增长了4倍 。
这些数据 , 全都透露出了父母对于孩子的“身高焦虑” 。
那么 , 是什么原因引起家长们的“身高焦虑”呢?
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组各国身高排名来看 , 排名第一的荷兰 , 男性平均身高1.85.5CM , 女性172CM 。
中国排在第30位 , 男性平均身高169.7CM , 女性160.1CM , 相比前几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
从“鸡娃”到“内卷”,这次家长们瞄上了“生长激素”
文章图片
国家卫健委不久前发布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 , 详细列举了7~18岁的标准身高 。
把男女生的身高发育分别分了5个等级:
SD为标准身高
下等:身高<-2SD
中下等:身高≥-2SD且<-1SD
中等:身高≥-1SD且≤+1SD
中上等:身高>+1SD且≤+2SD
上等:身高>+2SD
从“鸡娃”到“内卷”,这次家长们瞄上了“生长激素”
文章图片
从“鸡娃”到“内卷”,这次家长们瞄上了“生长激素”
文章图片
不少家长以此为依据 , 跟自己的孩子身高对比 , “上等”的家长引以为傲、“中上等”的家长沾沾自喜、“中等”的家长表示还要努力、“中下等”和“下等”的家长明显焦虑 。
为了孩子身高不输给同龄人 , 四处打听偏方、吃补品 , 因为不见效 , 于是不少家长选择铤而走险 , 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
打生长激素真的有效吗?
打生长激素促使长高有一个很有名的成功案例 , 就是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 。
梅西童年时罹患一种疾病——侏儒症 , 这种疾病使他无法长高 , 也因此险些断送了他的足球生涯 。
从“鸡娃”到“内卷”,这次家长们瞄上了“生长激素”
文章图片
11岁时被确诊身体缺乏生长激素 , 如果不加以干预 , 预测身高不会超过1米4 。
11岁的梅西虽然在同龄人中球技突出 , 但是面对不到140公分的身高 , 很多球队都拒绝了他的加盟 。
每个月900美元的治疗费用 , 也不是这个普通家庭能承担起的 。
如果梅西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 身高很可能永久停留在140公分 , 历史上的一代足球巨星也因此陨落 。
幸运的是 , 经过经纪人的不断奔走尝试 , 西班牙老牌劲旅巴塞罗那俱乐部表示愿意承担这笔费用 。
经过系统的治疗(注射生长激素) , 成年后的梅西长到了170公分 , 在足球场上续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