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其实是嫌弃

作者:胡慎之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上网课 , 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让家长奔溃的事情 。
比如 , 孩子沉溺电子产品 , 不做作业 , 没有一点自主性 。
因此 ,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 特别是妈妈们总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 到后来就有各式各样的沟通问题 , 怎么说孩子他都说不听 。
甚至出现了网上所说的现象:“不做作业 , 母慈子孝;一做作业 , 鸡飞狗跳 。 ”
指责,其实是嫌弃
文章图片
其实我们可以去分析一下 , 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之所以会出现问题 , 可能是因为存在着一些误会 。
指责,其实是嫌弃】1、把指责当成是一种沟通
很多人把孩子描述成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人 , 其实我们都是从孩子开始 , 在很小的时候 , 也会觉得爸爸妈妈跟我们的沟通总是不在同一频道 。
比如明明自己有一个特别好的想法 , 当说出来的时候 , 父母不是表现出支持 , 而是更多的打击 。
或者父母在过问学习情况后 , 一些责备或者羞辱性的东西就会出来 , “你看隔壁家的小孩 , 你看你哥或者你们班的谁 , 学习成绩都比你好” 。
在这个过程中 , 即使父母的本意是让孩子有一个榜样 , 实际上孩子听到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时 , 心里就已经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了一个假想敌 , 内心不仅生气 , 更多会感到自己特别糟糕 , 甚至会觉得父母为什么不要一个隔壁家的孩子或者别人家的孩子?
中国文化中有一句话叫“知耻而后勇” ,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一旦知道羞耻 , 他就会有勇气去应对一些事情 , 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 当孩子发现他永远成为不了那个人的时候 , 就会选择破罐子破摔 。
所以我们会发现本身很乖巧听话的一个孩子 , 忽然之间变得越来越顽皮 , 甚至越来越叛逆 , 你说的任何东西 , 他都会跟你对着干 , 或者说当你想去跟他分享、沟通一下的时候 , 他却只想回避 。
即便你跟孩子沟通了 , 他还是没有改变 。 哪怕你拼命地说 , 拼命地教育 , 但对方好像无动于衷 , 眼睛都不看你一眼 。
指责,其实是嫌弃
文章图片
2、只关注结果 , 忽略孩子努力的价值
孩子都想让自己父母看到自己 , 或者说认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个人 , 哪怕你现在成年了 , 你也希望你做事情时的努力能够被他人看见 , 或者说有人能够去真正感受到你努力过程中的所付出的一些东西 。
当然 , 我们不是强调付出 , 但是你如果没有看到的话 , 孩子是没有任何存在感的 。 等到发现没有被承认的时候 , 往往在这一刻他会跟父母之间产生一种权力斗争 。
我们所说的权力斗争就是自主权 , 我什么时候做作业是我说了算 , 而不是你说了算 。
如果说权力斗争发现自己失败了 , 他也不愿意跟你沟通 , 而是去成为你认为的糟糕的那个人 , 以此来对抗你 。
所以 , 你越是指责的时候 , 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用心去看见孩子努力的过程 。
孩子就会感觉到他完全是被你忽略的 , 或者是被你嫌弃 , 甚至他觉得努力的过程没有任何意义 。
另外 , 作为父母的我们非常努力 , 甚至牺牲自己去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 可那就意味着孩子对你的生命没有太多贡献 , 相反 , 他是来索取 , 要你付出代价的 。
因此孩子也会没有存在感 , 更没有价值感 , 他会觉得自己好糟 , 自己是父母的痛苦生活的来源 。
我们说人生的意义是要体会到对他人有贡献的感觉 , 就有点像是一个更小的孩子 , 哪怕他刚刚出生没多久 , 他对你笑一下 , 你就会很开心 , 很幸福 。 这其实就是孩子给你提供了情绪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