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风口下,养老保险公司却为何压降主业

来源:财经五月花

个人养老金风口下,养老保险公司却为何压降主业

文章插图
摘要
资管业务剥离、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压降 , 养老险公司正面临重新定位和转型的十字路口 , 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文|丁艳
“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第三支柱”等关键词频频登上热搜 , 个人养老金政策落地后金融机构正同台竞技、群雄逐鹿 , 而和养老最为相关的养老险公司却在持续压降主业 , 站在转型十字路口 。
以年金起家的养老险公司正根据监管要求剥离相关资管业务、压降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业务 , 回归养老本源 。公开披露数据统计显示 , 2021年 , 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大家养老合计压降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业务规模超过4000亿元 , 降幅超40% 。其中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建信养老和长江养老养老保障产品规模均超1000亿元 , 目前养老险公司该类业务仍在压降过程中 。
银保监会去年年末发布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涉及养老险公司的产品和业务结构的调整 , 倒逼养老险公司开启了转型之路 。
截至目前 , 10家养老险公司均已向银保监会报送公司定位、转型和业务规划方案 。对此 , 《财经》采访人员书面采访养老险公司方面 , 部分养老险公司指出 , 监管机构目前正在研究中 , 尚未确定 , 目前暂不方便回应 。
据一位知情人士对《财经》采访人员透露 , 目前平安养老、国寿养老转型选择了“年金+保险”方向 , 长江养老选择了“年金+资管”方向 , 建信养老则是选择了资管方向 。
“对养老险公司而言 , 转型很难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此前支撑养老险公司业务发展的企业年金、资管、短期养老理财这三大支柱 , 有两项业务需要规范和清理 , 其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
一位寿险业高层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未来只有具备年金资质的养老险公司才有差异化存在的必要 , 因为养老险公司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业务、养老保险等业务和普通寿险公司高度重合 , 甚至覆盖 。”
主业压降背后的盈利难题
养老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原本系承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业务而生的养老险公司 , 最初即面临了企业年金业务新增规模、盈利空间有限的难题 。
原保监会2015年出台《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后 , 养老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开始拓展 。由此 , 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资管业务成为部分养老险公司的重要盈利闸口 。虽养老险公司规模不大、受关注度不高 , 但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业务模式 。
而后 , 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推动养老保险机构进一步聚焦养老主业 , 更好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 银保监会要求养老险公司重新定位 , 聚焦商业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养老保障管理等具备养老属性的业务领域 , 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 。
业务模式上 , 10家养老险公司各有不同 , 诸如人保养老、新华养老业务集中在企业、职业年金管理方面 , 大家养老则只能做表内保险业务;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和泰康养老则对表内和表外业务均有涉及;长江养老和国寿养老铺设范围涉及诸多资管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