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十年变瘦or骗瘦 姿美堂怎么样靠谱吗( 五 )


文章插图
保健品套号、贴牌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不少瘦身保健品 。
人民网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市场监管部门查获的很多保健品,都套用正规产品的批准文号,或直接盗用,或租用,或一号多用,或新产品用老批号,普通食品套用保健品批号等 。天猫等平台上冠以“修正”“仁和”等知名药企名称的瘦身保健品中,贴牌生产销售的不在少数 。
十年变迁,瘦身行业为何乱象未休?各种伪概念为何能不断收割消费者智商税?
瘦身行业门槛较低
公众健康素养尚需加强
据中国商报报道,目前我国在企业名、经营范围、品牌产品中含有“减肥”字样的相关企业共4.5万家,其中仅有2%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4%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高达9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瘦身行业门槛较低,行业准入标准缺失 。为了追逐高额的利润,瘦身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可谓少之又少 。数据显示,碧生源的广告营销费用曾是研发成本的41倍 。王饱饱等网红品牌在重金营销、占据话题舆论巅峰的同时,忽略了产品核心的打造 。再加上假冒伪劣三无产品的搅局,加剧了行业乱象 。
十年来,瘦身产品和传播形式一同迭代,瘦身市场新老问题交织 。除了多头执法、执法盲区多这个一度困扰我国瘦身市场乃至整个保健品市场的顽疾之外,消费者维权的过程中追溯难、抽检难、取证难、追责难,电商平台入驻门槛和质量控制门槛较低、鱼龙混杂,电子商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诸多挑战 。
据光明日报报道,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8.80%,这一指标在2020年上升为23.15%,超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020年20%的目标值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15项专项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位列首位 。无论如何,普及健康瘦身理念,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无疑有助于我国瘦身行业的健康发展 。
瘦身市场监管新开局
十年来,监管部门通过各个渠道持续发力 。
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多次下发通知,叫停介绍减肥、刮油、甩脂等多个产品的电视购物广告、报纸广告;国家食药监局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要求规范功能声称管理,“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等,并开展非法添加药物、非法宣称功效问题专项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开展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仅在半年时间内就查处违法案件1.2万余件,涉案金额3.6亿元 。
2018年3月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市场监管进入新阶段,涉及瘦身产品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专项行动陆续出台 。
新年新气象 。2022年开年,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重磅公告 。在纳入功能目录的24项保健品功能中,仅“有助于调节脂肪功能”“有助于消化功能”“有助于润肠通便功能”与瘦身有所关联 。除保健功能已取消的产品外,自公告发布之日起5年后,保健功能与《功能目录》不符的保健食品应停止生产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