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娃娃卖9999元,泡泡玛特急了

来源:市界

一个娃娃卖9999元,泡泡玛特急了

文章插图
顺应Z世代人群消费习惯的潮流,泡泡玛特一度迅速崛起为1500亿港元市值的公司 。然而,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上市不到两年,泡泡玛特市值便从高处坠落 。如今,泡泡玛特的“大娃”生意风生水起,一个娃娃可以卖到9999元,这会是泡泡玛特的未来潜能所在吗?
作者丨沙行
泡泡玛特的泡泡还是破了 。
2020年底初登港交所,泡泡玛特的市值就突破了千亿港元,而且随后一鼓作气在2021年初,达到了历史高点约1500亿港元 。
可惜“出道即巅峰” 。在2021年2月之后,泡泡玛特失去了资本的宠爱 。
港股动荡中,龙头企业腾讯股价打了对折,而泡泡玛特股价跌至每股17.2港元,公司市值缩减到240亿港元,较最高位抹去约1260亿港元,合人民币超千亿元 。
一年半市值缩水1000亿,泡泡玛特的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娃娃卖9999元,泡泡玛特急了

文章插图
“出娃换米”
泡泡玛特市值坠落背后,是今年上半年业绩的急刹车 。
2021年泡泡玛特,以44.9亿元的营收,实现了78.7%的同比增长 。但在今年上半年,预计收入下滑明显,增长仅不低于30%,同时盈利情况面临考验,预计盈利同比减少不高于35% 。
对于业绩的忽然刹车,泡泡玛特解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暂停了部分区域若干线下店铺和机器人商店的运营,且线下门店较多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因而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
泡泡玛特盲盒起售价多在59元、69元,而“6亿人平均月入1000元”的整体收入水平,决定了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
一个娃娃卖9999元,泡泡玛特急了

文章插图
截至2021年年底,泡泡玛特线下零售店合计295家,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零售店数量占比67%,收入占比却达76% 。但在上半年,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疫情影响显著 。
不过线下销售遇阻,仅是疫情影响之一 。可能更重要的潜在影响,是打击了消费意愿 。
“盲盒退坑”这个话题,在小红书有超过1万篇笔记 。曾沉迷盲盒的曾薇,就是退坑成员之一 。她用四个字概括自己的退坑情况,贴合了许多退坑者的心声:出娃换米 。
娃,就是盲盒娃娃 。米,就是饭 。
“疫情影响,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尤其盲盒受众还是年轻人,本来钱就不多 。疫情一来,收入恐怕多少受影响 。大家饭都吃不上了,还玩什么娃 。”
出生于1999年的女生曾薇,属于盲盒主流消费群体 。对新世代的年轻人来说,消费更看重心理满足而不是实际用途 。尤其对年轻女性来说,情绪价值是购买盲盒的重要理由 。
一方面,抽到喜欢款式的惊喜,盲盒娃娃摆在眼前的陪伴感,都成了这种小玩具的魅力 。另一方面,盲盒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圈子,粉丝相互交换给它带来了社交属性,使盲盒变成一种社交货币 。
2018年年末,曾薇第一次看到了泡泡玛特的线下抽盒机,觉得蛮有意思,就抽了一个,之后入坑 。泡泡玛特自有IP中的Molly、Dimoo,都被曾薇偏爱 。可是在买过200个盲盒后,曾薇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 。
盲盒是概率游戏,最宝贵的隐藏款,抽中概率是144分之1 。在普通款中,要抽到自己喜欢的款式也凭运气 。抽到不喜欢的,要么勉强保留,要么出手回血 。
一个娃娃卖9999元,泡泡玛特急了

文章插图
曾薇回忆,2019年的时候,盲盒还相对小众,抽到不喜欢的,可以跟其他玩家交换,而现在随着盲盒普及,以及二道贩子介入,虽然稀有盲盒炒作空间依旧很大,普通款盲盒的转手价越来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