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若孩子经常做这三个行为,不成为“白眼狼”,也会是个失败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我国从古至今留下来的一句谚语,它形象地描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普遍的适应性。虽然时间是发展的,孩子也是发展的,一些逆转的现象让我们误以为孩子小的时候虽然如此,长大也许就变了。比如:>有的孩子小的时候淘气,长大了特别孝顺懂事;>有的孩子小的时候乖巧,长大了却异常叛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但是,抛去特殊的个例来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原因可能是:>淘气的孩子只是胆大贪玩,但是孩子品性没问题,懂道理,辨对错。长大了稳重了,自然懂事。>乖巧的孩子可能是表象,用“乖巧”讨父母欢心,实际上自己内心有想法。等到长大大了,有了足够的力量表达自己时,便会露出真实的自己。特别是之前惯用“控制手段”教育孩子的父母,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所以,我们不要用这样特殊的例子来给自己洗脑,孩子的发展是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的,不要以为孩子常见的错误言行无伤大雅,有的错误需要即使干预,才能早日帮助孩子纠偏,不至于越长越歪。下面这三个行为很有代表性,如果孩子经常做,不但会影响孩子将来人生和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导致孩子成为“白眼狼”。
文章插图
(1)从不会自我反省,都是别人的错。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人们一般有四种选择:>他责;>自责;>体会自己的感受;>体会对方的感受。>如果一个孩子遇到任何问题,冒出来的第一句话都是:“都怪你!”“都是因为你!”“你怎么……?”这就是典型的“他责”。如果孩子习惯于把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别人,那么他将来的发展一定是有限的。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和这样一个人合作,无论是合作实验项目、事业还是婚姻。
文章插图
不过说实话,现在有很多成年人依然存在如此行为。只要出现矛盾、遇到冲突,有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完全没错。吵起架来理直气壮,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反省”和“自省”。如果你和不同的人发生矛盾,你说出来的话中都是指责别人的内容,你就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我真的没错吗?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吗?我们大人的言行被孩子看在眼里,耳濡目染。如果我们做不到反省自省,孩子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习得,多半会跟随着我们的脚步,眼里只看得到别人的错误。这样的家庭如果出现矛盾,吵起来一定很热闹。因为都觉得自己对,所以吵得都很硬气。所以,想让孩子跳出“他责”,父母首先要学会反省自己,然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话语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改善问题的方法。(2)没有分享精神,认为自己“应该”独占。应该,这个词是非常关键的。无论孩子有没有分享出去,如果他大脑中认为他“应该”独占这些东西的话,他多半是被父母溺爱出来的。从小的时候开始,父母长辈就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他,没有培养他分享精神,让他认为他就应该占有这些,没有丝毫抱歉之意。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了无论赚了多少钱,都有可能不给父母一毛。如果父母的财产不全给他,他也会认为父母做错了,会指责父母。
文章插图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种自私的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如果我们和老人一起生活,有好吃的即使我们不吃,也应该让孩子和老人一起分享;>如果是小家庭生活,我们即使舍不得,哪怕只尝一口,也要参与一下,让孩子明白,好东西是需要和父母一起分享的。>和同学朋友出去玩的时候,让孩子带一些方便分享的小零食,培养孩子分享精神。>这里的“分享精神”,是主动分享,而不是强迫孩子(尤其是三岁之内)去分享。特别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刚刚建立“所有权”意识,我们更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他们特别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合理引导,在生活点滴中给孩子做示范。如果我们有分享的精神,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更容易学会分享。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天使科普:这些表现是孩子智力低下的早期信号,家长可以注意了!
- 天使课堂: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