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 ”——赫尔巴特
关于教育自古以来一向是无数人争相探索却又不得结果的重要事情 , 每一个人都是切身经历者亦是从中受益者 , 每一个父母皆是教育的探索者 。
教育的方式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 , 同样人与人的差异也导致教育方式是各不相同的 , 但是究其目的终归无法背离培养德才兼备之人的本质 。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文章图片
一、心中有父母
任何一个孩子生而为人皆是一张极具可塑性的白纸 , 而他所接触到的事物便是流于白纸之上的种种墨痕 , 而作为与孩子有着最多接触的父母 , 自然便是其中践行者亦是从中受益者 。
那么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 , 想来是全天下为人父母者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 。
对此往往父母是谨慎的亦是为此头疼的 ,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 最盼着他们能够成才的自然便是父母 。 但是生而为人谁都是第一次 , 没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
因此古往今来无数先贤智者为此 , 留下了宝贵的探索经验供与后人参考 。 虽然教育因人而异 , 但是其中亦有着万变不离其宗的粗略规律 , 而曾仕强先生便是从中总结出了 , “最好的教育 , 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 , 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文章图片
古往今来所有的父母对于孩子最大的期盼便是能够有所成就 , 无论是希望能够从中受益 , 抑或是单纯的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美好明天 , 但是殊途同归尤其是对于出身不好的父母而言 , 目的皆是在于孩子能够有朝一日飞上枝头变凤凰 。
但是在曾仕强看来并非如此 , 诸如孩子无论成功与否抛弃父母的例子不在少数 , 这些人即便是成为了人才但是又能如何?终究无法掩盖不孝的本质 。
为此他将对于亲子教育的概念带入到了社会管理之中 , 一个上司对于手下人最大也是最基础的要求便在于 , 心中有我 。 如果一个下属完全不将上司放在心中 , 那么即便能力再如何卓越也是不敢重用的 , 否则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局面发生 。 那么亲子教育亦是此理 。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文章图片
一个再如何成功的人但是不孝顺父母 , 那么对于父母而言他们的教育终归是失败的 。 因此 , 教育孩子首先侧重的不应该是孩子的天才与否 , 而是让孩子能够做到“心有父母” 。 一个人的故土情深、家国概念 , 首要的基础便是将这些事物放在心里 , 因此才会产生挂念与依恋 。
而孩子就像是父母亲手打造后放出去的风筝 , 风筝的华丽与否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一端留在父母手中 , 另一端系在风筝上的线是否足够结实 , 否者线一断风筝注定是要随风而去的 。 而父母手中的线便是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 这份亲情如何打造?最为重要的便是令孩子“心有父母” 。
曾仕强:最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天才,而是让他心中有父母!
文章图片
二、达成“心有父母”的方式
那么让孩子“心有父母”空泛其谈注定是不切实际的 , 唯有如何实现在是重中之重 , 为此曾仕强亦是做出了相关的概念阐述 。 对于孩子教育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 。 毕竟如果只是靠嘴上来说说 , 注定是难以令孩子信服的 。
在我们记忆之时常存在着这样一幅画面 , 自己喝茶的时候 , 父亲却让我们问一问母亲是否要喝茶 , 母亲给一点好吃的 , 继而让我们去分给父亲一点 。 这些或许对于多数人的童年时期而言都是普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