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他们选择把生病的孩子送去挨打( 二 )


若曦曾经成绩优异,在班里排第二名 。但高一时她因为强迫症和焦虑症休学,如今24岁了,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和过往的同学也没什么联系 。这两年里,每天和她说话的是楼下的摊贩 。煤气灶是坏的,她有时下楼买点东西吃,有时就不吃 。父母来拿过几次东西,他们不说话 。如今他们仅有的联系,是父母时不时发来300、500元的转账 。曾有父亲那边的亲戚来找她,说服她去自家书法培训机构做老师,算是一份工作 。她挺高兴,后来才知道原来亲戚一直把聊天记录转给爸妈看,“是串通好的”,她就没有再干下去 。
亲子关系|他们选择把生病的孩子送去挨打
文章图片
画面重现
被骗到“大爱无疆”第一个早晨,若曦就因为“看起来很嚣张”被打了 。那之前,她在二楼看到几个人拿着“戒尺”打一个男生,数着“一二三四” 。她拿手机录了像,对男生说“我回头帮你发网上去” 。一个“大爱妈妈”冲到她跟前,“父母是天,孩子是地,男人是天,女人是地 。”若曦狠狠将这个女人推开 。
若曦回忆,居裕然打她时,先拿出戒尺打,一边打一边问“服不服”,她说不服,就继续打,最后她只好说服了 。旁边围了很多人,父母都在场 。居裕然又让她父亲打她 。父亲的手直接冲她的脸扇过来 。“我能感觉到,他早就想打我了,但是他觉得打我不好,因为我一直都说你不能打我 。到了这里,他突然有底气了,因为居裕然支持他,他能放得开了 。”
那一刻若曦才想到,童年时这样被打的场景发生过很多次:她仰面躺在地上,父亲则是站着,他打完就走了,过一会儿她才能站起来 。这是父亲一贯的教育主张,“孩子就是要打,越小的时候越应该打,不然就学坏了 。”
若曦觉得居裕然和父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他们都认为这不是殴打,这是惩戒,这是一种手段,不是暴力 。他们都会在打完又用其他方式“拉拢”你,比如满足你的物质需求 。他们都常说自己很厉害 。居裕然常说他的势力有多么大,说每年有多少人给他送东西,有多少人喜欢他,崇拜他 。
那天被打后,她不愿意跟着大家坐车去观光,于是直接被4个人从房间抬了出来,放在地上 。有个“大爱小子”来劝她,说自己一开始来的时候也被打,但被打完之后就喜欢上这儿了,还说,如果她不上车,他也会被打 。若曦无奈带着身上的淤青坐上了车,中途因为应激反应下车呕吐 。晚上,营地举办了篝火晚会,让孩子围成一个圈自我介绍,每个人唱首歌 。父亲非得让她跟他一块去跳舞,她没去 。对那天父亲打她的事,父母都没有道歉 。
若曦也知道,父母把她带到“大爱无疆”是因为束手无策 。在休学的两年中,她经常跟父母闹,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 。她打起人和父亲一样手重,一年春节把父亲的头打破进了医院 。
在那个过程中,她理解了家暴者的心理,打完之后她常无法面对自己,没有办法承受自己的愧疚,于是为了缓解这个愧疚就又打人 。但若曦知道自己的心结在哪儿:“我那么强硬,是想让他们知道打我是不对的 。”但在她看来,父亲只是面子上会道歉,或只说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问题,但他从不真正承认自己是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