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他们选择把生病的孩子送去挨打( 六 )


若曦有一个上中学的弟弟,彼此很少有交流,她很久没去看过,“我都要忘了他长什么样子 。”弟弟也害怕她,因为小时候会被她打 。
回忆起童年,她始终觉得自己对父母来说可有可无 。有一次她从姥姥家回来,突然发现家里收拾得特别干净,妈妈一个人躺在沙发上,开心地看电视,“我觉得没有了我,我妈过得特别自在,但是有我,她好像总是不开心 。”
生病之后,若曦觉得“不要那么不关心我了,我都这样了,我都生病了” 。当时他们去医院做心理咨询,会单独跟孩子谈,再跟父母谈 。但谈完了,父母私底下从来不会跟她说什么,像走一个流程 。“为了给你看病而看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她觉得,好像给她看病,是为了让她赶紧变得像个正常人一样,赶紧上学,然后再好好学习 。
秦杉杉记忆中,妈妈总是很焦虑,小学二年级就因为逼她背英语,用绳子把她绑起来,用衣架打她 。而爸爸总是不在家,每天都有应酬,唯一见到他的时候,是早上她出门,他还没醒的时候 。
生病之后,他们找了心理咨询师聊了一两年 。每周都去,每次都花好几百元 。但“一点用都没有” 。她觉得没用的原因是妈妈不配合 。咨询师把三个人叫在一起聊了之后,说问题主要出在妈妈这里,希望妈妈能来做行为矫正治疗 。秦杉杉的妈妈说,“我的问题我自己会调节,你把我女儿解决好就行了 。”
林敏霞已经意识到自己也要参与到治疗中 。“自责愧疚的情绪,我用了5年时间才走出来 。家长抱着这种想法的话,对孩子的康复也是不好的,会做出一些非常焦虑的举动 。”她和丈夫也不间断跟咨询师沟通,请咨询师指导他们该怎么做,“药物这块我觉得帮助是短期的 。”经过这样长期的咨询和被纠正的过程,现在她感觉到,儿子觉得爸爸妈妈是可以信任的 。
亲子关系|他们选择把生病的孩子送去挨打
文章图片
重新去爱
若曦说,她曾经想当个科学家,搞科研造火箭 。但现在,很多东西对她来说太遥远了,她甚至没有拿到高中毕业证 。她在努力把现在的生活过好,积极锻炼身体 。如今她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有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她不再和父母相处,但她说,在她心里,住着一个虚幻的父母的影子,她会和这个影子交流,和内心的父母达成和解 。
秦杉杉说她独自在外,不会牵挂父母,但有时候看到阖家团圆的场面,“心里不难过是不可能的” 。有人问她,将来你会不会像你妈对你一样对自己的小孩?她回答不会,但小孩太麻烦了,应该不会生小孩 。她对婚姻和家庭从来没有过渴望,19岁生日,她许的愿望是,永远做一个快乐的单身女孩 。
林敏霞看着单位里的年轻人对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把自己的脾气随意发泄在孩子身上,觉得他们在重蹈覆撤,“我希望我经历的痛苦,别人不要再经历 。”她在想如果儿子小时候,很逆反,很会保护自己,可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
她如今不再避讳提起孩子的病,有相似经历的家长找她来取经,她会说,“你真的能放下自己的期待吗?”她说,孩子以前就是她挣面子的工具 。“现在你放下这些的时候,孩子他真的能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