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做什么的( 二 )


自从我开始工作,周围很多人听说我的职业是“编辑”,都会问:哪些书是你写的?你在哪家报纸或杂志上写了哪篇文章?甚至很多作者经常把编辑和校对混为一谈 。
的确,很多人不知道编辑是干什么的 。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你想和出版社打交道,或者更直接的说,想出书,你最好先知道编辑是做什么的 。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编辑是一项高度独立的工作 。除了一些常见的基本功,其实很多编辑的方向、特长、工作方法都是“大同小异”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一个标准的编辑功能如下:
1.选题策划
即编辑提出出版思路 。简单来说,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版方向、专业知识、发行渠道等 。书市的“风向”,什么“风”吹走了,现在吹什么“风”,接下来可能吹什么“风”等等 。说白了就是把握同类书的情况和目标读者;选题的可操作性,包括组稿难度、出版时限、编辑加工难度、发行渠道兼容性、宣传营销难度等 。然后做一个选题策划的报告,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书,市场上同类书的情况,作者情况,市场预期,稿件特点,装订形式,营销策略,有的还包括稿件内容总结,提纲,样章等 。只有选题真正成熟、可行、市场前景好,才有可能通过出版社的选题研讨会进入下一步操作 。
2.征集捐款
这是从幻想到实践的第一步 。募捐的方式有很多 。传统出版基本上完全依靠编辑的人脉 。所以要求编辑有很强的社交能力,手、嘴、腿一定要勤快,就是经常出差参加各种社团、论坛、笔会等 。为了结识更多的作者;多给作者打电话,多写信,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同时扩大作者队伍和网络 。所以传统的组稿方式是编辑选题策划的报告,然后从自己掌握的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的作者,或者根据稿件的需要结识新的作者 。因此,传统出版大多是“手稿” 。
现在,编辑工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有了网络,编辑和作者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网络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稿件,很多编辑完全成了搜索者,只要泡在网上或者跟网站直接挂钩,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及书稿 。
3、审稿
一部书稿拿到手里以后,首先通读,判断稿件是否符合选题设计思路或者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 。如PASS,进入一审,即责任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进行审稿,这里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出版规范方面(编排体例等)、语言文字方面(逻辑、文字、标点等) 。如原稿水平较高,编辑则省力一点,如原稿水平较差,那就看编辑怎么做了,负责任的编辑会具体指出书稿中的所有问题,然后回给作者修改,有时候,作者反复修改不好的地方,在经过作者同意后,编辑也会亲自捉刀――这种事我干过很多次了 。所以说,编辑经常自诩为“为他人做嫁的工作” 。
正规出版社是“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一审完办理发稿手续,然后将书稿、审读意见等提交二审(编辑室主任或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编辑),二审后将书稿及两个审次审读意见提交三审(总编、副总编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编辑) 。三审通过以后,将书稿交排版公司排版,然后进入校对流程,一校通常是校对排版公司出来的校样与原稿的差异(因为传统印刷都是用铅字排版,很容易出错),然后校样返回给责任编辑,编辑认定校对提出的问题后,退还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二校样,然后给校对,进行二校,还是进行“比校”,然后再给编辑认定、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三校样,最后一校通常由有经验的校对进行读校 。然后退还给责任编辑,经认定后,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付印清样、软片,编辑开付印手续,到出版部门准备付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