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孩子对长辈出言不逊,背后的真相竟是这样

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在楼下玩。前面快步跑过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一边跑一边头也不回的喊:“奶奶,你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我转过头去看,只见男孩的奶奶一手拿着小水壶,一手提辆滑板车,颇为吃力的半跑半走,前额的头发像刚洗过的样子。嘴里回应着:“你慢点,别摔了,等等奶奶。”
我正想,这孩子怎么这样无理。又听小男孩喊:“我都要渴死了,你就不能走快点吗?干点啥都干不好!”
此话一出,我无比震惊。不过是上幼儿园的孩子,竟说出这样伤人心的话来。
再看他奶奶,并未发火,只是讪讪的应着:“来了来了”。
这个小孩让我想起前几日看到的一则视频:一个做美食博主的阿姨,视频里经常是她老伴试吃的画面。那天,阿姨给孙子做了好吃的,老伴试吃的时候说:“哎呀,现在都是要跟着孙子沾光嘞。以前,我做孙子的时候爷爷为大,现在,我做爷爷了,孙子为大”。
这话初听觉着幽默,细想之下就觉得有些凄凉。什么时候,家庭辈分开始颠倒,孩子们的行为又因何变得如此“尊卑不分”?
一、畸形的隔代相处模式因何产生
上述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不尊重老人的行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爷爷奶奶的过度宠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讲到:每个人都有三种人格状态。其中有一类叫作“适应型儿童状态”:指的是孩子会根据大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当大人表现为毫无原则的溺爱时,孩子一定会毫无顾忌的放肆。
我家隔壁有个小男孩叫一一,日常由奶奶照顾。一一的奶奶人很和善,喜欢小孩,时常给我女儿送点好吃的。礼尚往来,我也常送些东西过去。
有一次,我去送东西。奶奶刚打开门,男孩就发飙了。躺在地上大声哭喊,声嘶力竭。我惊慌的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一一奶奶等不及与我搭话便急急回到客厅去哄孙子:“乖乖,快起来,别哭了,奶奶马上给你拿冰激凌”。
因为给我开门耽搁了一小会儿,男孩就发了飙。我略显尴尬,觉得带累了老人。
说起来,我从未见过奶奶对一一严厉过。妈妈不让看电视,奶奶就偷着让看,如果父母问起,就隐瞒过去。
从邻居的立场来看,奶奶是个好邻居。但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一一的奶奶无疑是个失败的范例。
爷爷奶奶|孩子对长辈出言不逊,背后的真相竟是这样
文章插图
有资料显示,我国有60%以上的问题少年,与隔代教育的不当方式有关。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不仅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还会降低长辈在孩子心中的威严,让孩子变得“目无尊长”。
2.爸爸或妈妈的不良示范
幼年的孩子,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中任意一方习惯对老人呼来喝去,或是当着孩子的面评价、指责老人,孩子便极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爷爷奶奶。
我有个同事,家里情况比较特殊。刚有孩子的那一年,公公被查出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为便于照顾病人,公婆搬来与他们同住。这几年,公公的病情逐年恶化,总是做出令人起火的事情。
“久病床前无孝子”,公公做错事的时候,同事的老公因情绪崩溃对着父亲大吼大叫,严厉斥责。有时候,甚至连同母亲一块责备。
有一次,同事看见儿子对着公公吼叫,那架势活脱脱像极了他的爸爸。
儿子的行为令同事感到吃惊,她赶紧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去给爷爷道歉。孩子虽然到了歉,却心有不服,撅着小嘴说:“我爸爸就这样跟爷爷讲话,他怎么不去道歉?”
如果把人生比作书法学习,父母就是孩子的临摹集,孩子的作品里无不渗透着父母的痕迹。所以,想让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色,前提是父母在这一方面至少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