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暑假过去了 , 不知道各位宝妈们的耳根子最近有没有清净些 。
反正晨妈是有些庆幸 , 终于不用再听家里两位活宝每天喊800遍“妈妈”了 。
不过 , 有的妈妈就很有先见之明 , 早在暑假刚开始 , 就跟孩子定下了“不要喊妈”条约:
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文章图片
这份条约一出 , 迅速在朋友圈流传开来 , 妈妈们一边感同身受 , 一边还得在孩子们的召唤下做这做那 。
渴了喊妈 , 饿了喊妈 , 东西不见了喊妈 , 作业不会了喊妈 , 出去玩还是喊妈……
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文章图片
经历过这些 , 老母亲只想仰天长问一句:为什么孩子只会喊妈!!!
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文章图片
其实 , 关于孩子总喊妈这件事 , 还真有一些原因 , 今天晨妈就跟妈妈们聊一聊这个话题~
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文章图片
孩子喊妈 , 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还记得孩子第一次喊出“妈妈”两个字时 , 你激动的心情吗?
很多人 , 包括咱们自己 , 人生中学会的第一个词就是“妈妈” 。
一方面 ,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 , “mama”这个发音 , 是人类最容易发出的元音 , 最易于快速表达 。
所以当孩子有紧急需求的时候 , 会本能地首先喊出“mama” 。
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从幼儿时期开始 , 孩子的一切都与母亲息息相关 , 从喂养抚育到坐卧立走 , 只有喊妈妈 , 孩子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 渐渐地 , 孩子就会将“妈妈”这个词与解决温饱 , 满足需求等关键词联系起来 , 这些也构成了孩子“安全感”的一部分 。
孩子在条件反射下 , 会在“妈妈”与“安全感”中间建立起联系 , 喊妈妈 , 也就成了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
晨妈想起央视曾播过这么一条公益广告 , 感动无数人:
一个婴儿在不停哭闹 , 无论谁来哄都不能安抚他 , 最后来了一位胡子拉碴的男人 , 在他怀中 , 婴儿居然逐渐停止哭闹 , 最后满眼纯真的望向这个男人 。
这时字幕缓缓打上了一行字:
妈妈的心脏 , 在数月前移植给了他 。
可见 , 无论孩子多小 , 妈妈永远是让他们安心的存在 。
只不过 , 当孩子越来越大时 , 他们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 , 简单的穿衣吃饭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 , 他们更渴望妈妈能够参与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
表现在行为上 , 就是孩子会跟妈妈分享生活中的一切 , 比如:
妈妈 , 老师今天表扬我了!妈妈 , 我今天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 。
妈妈 , 你看路边的小花好好看呀!
这时候 , 妈妈的回应就是孩子确认安全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
所以 , 你会觉得孩子什么事都会喊一句妈妈 , 哪怕这件事在我们看来 , 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
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文章图片
孩子喊妈 , 是父亲缺位的表现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 , 孩子和父亲两人在家 , 孩子想寻求帮助 , 开口第一句话却是:
爸 , 我妈呢?
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一件事就够了!
文章图片
虽然是个段子 , 但从下面的评论也不难看出 , 这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印象中 , 父亲一直承担着赚钱养家的责任 , 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 , 回到家也只顾着玩手机 , 孩子叫一声 , 他们才会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