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给孩子贴标签,这几招要学会

人是社会性动物 , 成长就是不断探寻自我 , 融入认同的群体 , 寻找自己的位置 , 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收获的体验和思考 , 是人生最珍贵的礼物 。 然而 , 标签化却可能让孩子错过这份礼物 。
《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说:标签化能让社会与他人更快的认识到自己 , 是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 。
有时候 , 过分着迷于自己的标签 , 会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 , 让你找不到未知的自己 。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这几招要学会
文章图片
“妈妈说我太胆小 , 我就是胆小啊 , 我没有妈妈不行 。 ”“老师说我太调皮 , 说我总欺负别人 , 反正我就是那么坏 。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 , 成人的话语在他们眼里又有权威 , 一旦被贴上这些标签 , 孩子可能会直接给自己下定义 , 认为“我就是这样的” 。
限制未来的发展
孩子在成长中要不断进行自我实现 , 理想和目标正是前提条件 。 但如果我们给孩子贴上标签 , 孩子就会用我们赋予的这个标签来定位自己 , 未来也会朝这个方向靠近 。 被说成“书呆子”的孩子 , 可能原本想做一个体育运动员;被贴上“好动”标签的孩子 , 也许接受了心理暗示 , 放弃了尝试安安静静拉大提琴的音乐家之路 。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这几招要学会
文章图片
限制思维方式
孩子是一张白纸 , 最先在纸上留下印记的是父母的投影 。 如果家长习惯给孩子贴标签 , 不仅会影响他的行为方向 , 也会影响他的 。
孩子有可能会学习大人标签化的思维 , 对他人和事物也贴标签 。 例如:“小男孩就是很调皮 , 我不和他们一起玩儿 。 ”“女孩子就是特别娇气、爱哭 , 我讨厌她们 。 ”
这些例子只是一些“孩子气”的标签 , 最多给父母造成某阶段的困扰 , 但这种思维模式如果陪伴孩子长大 , 未来也许就会扩大到种族、肤色、国籍、性取向等等 , 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这几招要学会
文章图片
如何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1.接纳孩子感受
能“共情”是为人父母的基础 。 一个家长做父母的能力 , 说到底是他/她追溯童年的能力 。 那些能和孩子“共情”的家长 , 往往能回想自己童年时的经历和感受 , 并会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 , 然后再采取行动 。
建议家长们可以想想:我小时候有没有被贴过标签(起外号是最常见的了)?那些标签怎样影响了我?有哪些是正面的 , 有哪些是负面的?我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对那些给我贴标签的人 , 我怎么看他们?这些反思可以提高我们对“贴标签”的警醒 。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这几招要学会
文章图片
2、就事论事
不去评价人 , 包括孩子的性格、智力、能力等等 , 而是只讨论当前这件事 。 像我之前发牢骚 , 说果果“脑袋空的” , 就是在评价人 , 如果换成说:“这个词并不难 , 我们多说几遍就记住了”或者“你已经记得很好了 , 你一定可以记得更牢 , 一起加油哦!”会好很多 。
比起说孩子“懒” , 不如说“你应该将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比起说孩子“淘气” , 不如说“你把沙子扬到别的小朋友身上是不对的” 。
不仅是有负面情况发生时 , 我们应该就事论事 , 积极的情况下也应该注意 。 比起说孩子“你真是太聪明了”、“你一直都这么棒” , 不如说“你学会了滑滑板车 , 妈妈很为你高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