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孩子:格外好动 , 集中注意力困难 , 被视作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或者挑战父母底线的“捣蛋鬼” 。 有些家长可能会收到老师的反馈:“上课不专心”“在座位上坐不住”“打扰其他小朋友”等 。
多动症|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文章插图
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科主治医师杨兴洁、承德医学院心理系学生王一博介绍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在大众的认知中 , 这样的孩子患有“多动症” 。 但随着深入研究 , 我们发现“多动症”这种疾病表现复杂 , 对于是否患病既不能轻易定性 , 也不能轻视 。 多动症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 它究竟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区分多动与正常的好动呢?
儿童注意力持续多久算正常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 起病于儿童期 , 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精神心理问题 。 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会导致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指不借助于视觉和触觉等而感受、判断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 或诱发姿势反射的本体感受性感觉)等发育较差 , 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不灵便 , 左右方向分辨困难 。
多动症的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 , 男女比例为4∶1至9∶1 , 男孩发病率更高 。 与同龄人相比 , 患者有明显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或)冲动等主要特征 。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同 , 正常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 。 一般来说 , 5-6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2-15分钟 , 7-10岁为20分钟 , 10-12岁为25分钟 , 12岁以上可以达到30分钟 。 只有当儿童的注意时间明显短于以上时间 , 并且跟班级内同龄孩子明显不同时 , 才考虑为异常 。
多动症|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文章插图
需要注意的是 , 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在玩平板游戏或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注意力 , 就认为在其他事情上明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正常的 , 这还真不一定 。 动画片和游戏的画面经常转换 , 并且有刺激性 , 需要孩子维持阶段性注意的时间也很短暂 , 大约2-3分钟而已 , 所以不能仅仅据此判断注意力有无障碍 。
另外 , 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保持持久 , 其典型特点是主动的随意注意障碍 , 即儿童完成一项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枯燥任务(如写家庭作业、上课听讲等)时 , 表现出注意缺陷(如经常容易走神、溜号等) 。 同时 , 其被动的不随意注意也会相对增强 , 也就是说 , 儿童对于无关的外界环境刺激抗干扰能力差 , 如听课时会被窗外飞过的飞机或者小鸟的叫声分散注意力 。
症状并不仅仅表现为多动
活动过度即我们常说的多动 , 是多动症的另一个主要症状 , 主要表现为活动水平明显比正常儿童高 , 在需要安静下来或需要遵守秩序的场合表现尤为突出 。
多动症儿童的多动与正常孩子的活泼好动不同 , 其行为具有多场合性 , 在玩耍、上课、写作业 , 以及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都表现出好动;而正常孩子的活泼好动是分场合的 , 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可以安静下来并遵守秩序和规则 。 多动症儿童的冲动非常鲁莽和唐突 , 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 , 提出的要求需要立刻得到满足 , 无法耐受等待 。 由于他们的多动和冲动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 , 难以接受环境的约束 , 因此经常会出现屡教不改、父母老师的批评管教不起作用的情况 。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 , 多动症其实有3种类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 。 其中 , 注意缺陷型的儿童可能没有明显的多动、冲动症状 , 所以有一些病例不能只以多动、冲动来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