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模样?这四条标准暴露了教育的真谛

著名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 ”
在他看来 , 这句话就是教育的真谛 。 但是 , 这句话看起来简单 , 执行起来却太难了 。 “孩子太小”、“时间紧迫”、“怕不安全”、“担心损坏事物”等等原因都是我们“替”孩子做事的理由 。
同样 , 家庭教育如果贯彻“科学养育”也并不容易 , 它花费时间、花费精力 , 同样还需父母做足功课 。
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模样?这四条标准暴露了教育的真谛
文章图片
我们来看看一位善于教育的妈妈吉塔的日常:
吉塔把一杯豆浆倒到玻璃杯给四岁的儿子喝 , 儿子贝达看见玻璃杯皱了皱眉头 , 他说我讨厌这个杯子 。
吉塔忍住生气 , 温和地问他:“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杯子 , 你知道如何换一个杯子吗”?
贝达说妈妈给我换一个就行了 。
吉塔说:“你要自己想办法拿过来” 。
贝达说我喜欢的杯子放得太高了 , 我拿不到 。
吉塔说你有什么好办法拿下来吗?
贝达说爬到椅子上去拿 , 但是你说过这样太危险了 。
吉塔说还有什么办法呢?
贝达说如果妈妈把杯子放到我拿得到的地方就好了 , 以后我就自己拿杯子喝豆浆 。
吉塔夸赞他的新点子 , 并和他一起收拾了电视柜下方 , 把几个杯子放在那儿 , 供贝达自由获取 。
第二天早上 , 贝达就可以自己拿杯子取豆浆了 。 虽然倒豆浆的时候弄出来了一些 , 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用抹布擦干净了 , 然后还顺便把抹布洗了 。
吉塔教育贝达费了一些时间 , 她没有马上换一个杯子给贝达 , 而是通过一层一层的引导 , 鼓励贝达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去满足心愿 。
同时 , 贝达养成自己倒豆浆的习惯 , 靠的不是妈妈温和的话语 , 而是一个“能力体验” , 即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 , 成功地用喜爱的杯子喝到豆浆 。
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模样?这四条标准暴露了教育的真谛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 , 有效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口头教育 , 更不是斥责和气愤可以完成的 , 而是有下面四个标准:
一、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和善”是尊重孩子 , 并给孩子有价值的建议;“坚定”是用必要的行动支持你说的话 , 让孩子感受到你言而有信 。
和善而坚定 , 侧重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 。
二、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重要性?
“归属感和重要性”是说父母的家庭教育 , 能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他、父母相信他 , 父母与他是否有情感上的联结 , 系着心灵纽带 。
当父母能为孩子提供归属感和重要性的时候 , 孩子会感受到家庭是和睦、尊重和安全的地方 。
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模样?这四条标准暴露了教育的真谛
文章图片
三、是否长期有效?
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 , 而不是只有短暂的效果 。 比如“惩罚”在短期有效 , 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 而运用“自然结果教育”、“正面管教”的方法 , 却可以保持比较久的效果 。
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模样?这四条标准暴露了教育的真谛】四、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父母的家庭教育只是让自己快速解脱、兵来水挡呢?还是有一定的格局和远见在里面 , 可以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等优秀品质呢?
这四个标准 , 可以判断父母平时管教孩子是否有效 。 简·尼尔森博士等教育专家提出的“正面管教”符合上面四个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