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也有价值观( 四 )


广告从业者高媛璐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微信本质上是一个社交工具,缺少足够的用户画像能力,不能很好地匹配用户与广告之间的关系 。要精准匹配到用户的消费需求,恐怕还有点难 。
有人喜欢互动调侃,有人却指向拥有一个清静的朋友圈,这能实现吗?答案是不行 。
之前,已经有不少用户尝试关闭朋友圈的广告,但是关闭按钮设置得比较隐蔽,要经过14个步骤才能最终关闭 。而且,这样的关闭路径只能持续六个月,关停的也只是个性化推荐功能 。即使有了反抗的意识,人们依然被困在算法之中 。
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周庭锐此前评论,“严格来说,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失去消费选择的自由了 。他们在消费情境里所从事的任何消费选择,可能正被背后的算法所左右着 。”
“当在那些具备数据科学能力的厂商眼里,消费者真的很像鸟笼里天真高唱自由歌曲的金丝雀 。这是个不公平的世界,这是个正在被知识颠覆着的世界 。”周庭锐说 。
算法歧视下的抽奖分母
自从2018年微博网友“信小呆”抽中支付宝“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微博抽奖再次成为商业互动的热门活动 。但抽奖算法随后就遭受质疑,王思聪为庆祝IG战队夺冠在微博随机抽113位用户,每人发放一万元现金奖励,抽奖结果也出乎意料 。
获奖名单中,有112名女性获奖者和1名男性获奖者,女性获奖者比率是男性的112倍 。网友吐槽,“男人与狗,不得抽奖 。”
有用户主动测试抽奖算法,将获奖人数设置大于参与人数,发现依然有大量用户无法获奖 。这些无法获奖的用户很有可能已经被抽奖算法判断为“机器人”,在未来的任何抽奖活动中都可能都没有了中奖的机会 。网友们纷纷开始测算,自己是否为“垃圾用户”,微博的“算法事件”一时满城风雨 。
在算法决策的“黑匣子”面前,用户无法了解到算法的决策过程,而只能够了解到结果 。
在大数据时代,人类会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分配与大数据直接相关 。谁都不想在竞争中被大数据自动判断为“弱势的竞争者”;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价值被冰冷的程序去无情裁决 。如果真让不良算法主宰这一切,人类只会像《黑镜》里描述的那样悲催 。当算法开始编写算法,人类将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任由机器人做决定 。
抽奖算法的不公平,更多地曝光了微博现在的另一个困境:活跃用户比例不足 。
微博中存在着大量这样的普通用户:他们一天能花好几个小时刷微博,但一个月都发不了几条评论 。查阅他们的主页,可能发现他们上次发微博还在几年之前 。这样的用户的确在活跃度上还不如垃圾号 。
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沉默用户,也和算法推荐机制有着莫大的联系 。很多用户发现自己发了原创也很少有人来互动 。长期以往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不想互动了,就越来越沉默下去,成为无声的看客 。
原本属于大多数用户的资源向大V们倾斜 。用户只能刷出50%的微博内容 。据微博副总裁曹增辉介绍,微博有将近80%的社交关系集中到了1%的头部用户身上,而在过去的一年,这些头部用户一共增长了63亿粉丝关系,其他上亿的普通用户增长量还不到这个数字的1/3 。而很多大V保持住想要的热度,保持一条微博的转发量,就不得不花钱买转发、评论与点赞 。买热搜、雇水军,有这些手段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秘密 。
在一个本来可以广泛参与的社交软件中,少数群体成为了旁观者,连抽奖活动都与他们无关,而且他们不知道如何消除自己身上的标签 。
不想被困在其中,人们只有选择逃离,用这种二元对立的方式去和算法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