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声音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声音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语言活动声音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经验,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发展感知觉,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声音教案吧 。
设计思路:
这是一个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幼儿探索习惯的活动 。幼儿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声音,发展感知觉,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
由于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活动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还有什么声音),渐渐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在引导其关注生活的同时,还要激发其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于是,我设计了探索声音产生的环节 。
科学地说,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但三岁的幼儿根本不理解 。活动中,我用“瓶子中碰到东西就发出声音”的实验使幼儿直观感受声音产生的最外显的特征 。而对音量大小的探索,我则借助了“大鼓和小鼓”的游戏来吸引他们 。加之歌曲音乐永远是幼儿最快乐的表达方式之一,因此我试图在探索活动中引导他们“呀呀”歌唱 。
而探索后一环节中糖果的介入,则完全是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用以激发他们新的兴奋点 。
我一直在想:开展探索活动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寻找一个准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我想向幼儿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中由于豆子的多少和糖果的软硬所发出的相对“大鼓、小鼓”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到事物存在于“变”的动态中 。
活动目标:
1.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积累听觉经验 。
2.在为乐曲伴奏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轻响,发展感知觉 。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频,塑料瓶子人手一只,豆子、软糖,硬糖,棉花糖 。
活动过程:
一、聊聊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以小班幼儿早晨生活为背景),依次播放笑声、鸡鸣声、盥洗声、汽车喇叭声、“老师好”的问候声 。(在生活中,教师的策略是尽可能让每一个声音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播放笑声,先出声音后出图像 。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笑?看看你猜对了吗?原来宝宝在睡梦中笑出声了,宝宝要起床了 。
2.播放鸡鸣声,先出声音后出图像 。
妈妈请谁(或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叫?
(为幼儿丰富一种不易观察的动物的声音,如蛙鸣声 。)
3.播放水声,先出声音后出图像 。
——宝宝起床了,他在干什么?
(可以引导幼儿说说宝宝在做哪些事,如:洗脸、刷牙、小便、大便,都会发出这样的水声 。)
4.播放汽车声,先出图像再出声音 。
——宝宝吃完早饭要上幼儿园啦 。这个宝宝是坐爸爸的小汽车上幼儿园的,小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可以延伸开来,引导幼儿说说“自行车的声音”)
5.播放问候声 。
——到幼儿园了,老师要和小朋友相互问候 。听听这是女孩在问候还是男孩在问候?
小结:瞧,宝宝的身边有许多好听的声音 。
二、探索用瓶子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