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股市捡钱去!顶级基金红杉、高瓴、软银都在这么干

曾经以长期投资闻名的孙正义开始赚起了快钱 。
9月14日 , 软银宣布 , 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子公司和愿景基金持有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股权出售给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 。
2016年 , 软银以314亿美元天价收购ARM , 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案之一 。彼时 , 孙正义曾志得意满地说 , “随着集团积极寻找物联网的机遇 , ARM会成为软银绝佳的战略资产补充和未来增长战略的核心 , 这是软银所进行的最为重要的投资之一 。”
仅仅拿了4年 , 软银就匆匆将ARM出手了 。
据软银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提交的持股报告 , 今年Q2以来 , 它斥资约40亿美元购买了特斯拉、亚马逊、Alphabet、英伟达、奈飞、Zoom、拼多多等多家科技股 。同时 , 软银还拿出约40亿美元认购了这些科技股的看涨期权 。
伴随美股的疯狂上涨 , 软银持仓的科技股股价飙升 , 短期获利超40亿美元 。
投入80亿美元炒股 , 一个季度暴赚40亿美元 , 这让软银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 2020财年第一季度合并财报扭亏为盈 , 净利润同比增11.9% 。
但这也给孙正义贴上了“短期投机炒作者”的标签 。有人说 , 软银的风格越来越像炒短线的对冲基金 。
不可否认的是 , 今年港美股市场的确涌现出大量优质投资标的 , 顶级投资机构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波机会 。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文件 , 过去一直专注一级市场的红杉资本今年8月成立了一支新基金——红杉中国公开市场投资基金 , 发力二级市场 。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 , 这只基金计划投资全球公开交易的股票 。
今年2月 , 高瓴资本也被曝在外部渠道募集证券投资基金 , 要加码二级市场投资 。
在一级市场乘风破浪的顶级基金为何现在纷纷押注二级市场?这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 被越来越多一级市场的玩家效仿吗?
顶级基金剑指二级市场
魔幻的2020 , 开年意外遭遇疫情这只“黑天鹅” , 实体经济被按下暂停键 。迫于形势 , VC/PE机构也放缓了投资进程 。
令人意外的是 , 随着国内经济全面复苏 , A股形势一片大好 , 迎来久违的大涨 。
甚至有人感叹 , “身边的VC一多半都在炒股”、“我买的股票的数量远多于今年投的项目的数量” 。
到二级市场去淘金 , 这不只是一级市场投资者的个人现象 , 一些头部VC/PE机构也开始行动起来 。
今年 , 高瓴资本在二级市场持续活跃 。它先是在年初以旗下投资主体——珠海明骏斥资400多亿元收购格力电器15%的股份 , 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月中下旬 , 高瓴又以不超过23.11亿元重仓医药外包领军企业凯莱英 , 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
今年2月底 , 高瓴资本还被曝出通过证券私募平台礼仁投资 , 在部分银行私行展开募资 。
据悉 , 这次用于募集资金的产品为“卓越长青基金” 。该基金并非新产品 , 而是将不同渠道募集而来的资金全部汇入成立于2018年7月的“卓越长青基金” , 由卓越长青基金作为母基金 , 投资二级市场 。
很明显 , 高瓴资本将投入更多财力和精力在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 。
在高瓴资本积极布局二级市场的同时 , 中国市场上另一家顶级基金红杉资本也开始了征战二级市场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