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啃制造


新制造新在哪
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五新”会深刻影响中国、世界和所有人的未来,这“五新”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 。
在漫长的供应链条上,靠近消费一侧的新零售率先开始了 。但关于制造业的变化,或许跟想象的非常不一样 。
一场在互联网之外、也在制造业之外的创新实践其实已在阿里秘密展开:2017年8月,阿里内部低调成立了一个新制造团队 。次年8月,一家名字里带着“犀牛”的工厂在杭州东北面的临平落地开工了 。
看“犀牛”早期的照片,毛坯房,水泥地,车间是一个租用的仓库 。
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不起眼的“工厂坯子”里,蕴蓄了中国制造业长出一种在低廉成本之外的新优势的可能性 。
2020年9月16日,内部秘密孵化将近3年后,阿里正式揭开了“犀牛”的面纱 。新制造到底是什么样的制造,又新在哪里?从这只新的动物身上,我们已能看到局部的现实答案 。
“犀牛”全称“犀牛智造”,与其说是个工厂,不如说是个平台 。它的探索从服装开始,优势是高度柔性的供应链能力,主要的生产环节实现了端到端、全链路的数字化 。
“端到端”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设备、产线可以通过IoT技术互联互通,机器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从彼此孤立走向了网络化,这是生产能力可被数据化、可被分析的基础 。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人提出了“工业4.0”,其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做“集成”,跟“端到端”有相通之处 。
“全链路”又是什么意思?
不止是工厂生产流程的高度数字化 。“犀牛”的特殊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不是从“制造”这一个单点来考虑设计的,还包含了消费端的洞察、外部的原料和辅料采购,以及出厂之后的动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这不是工厂,而更像是个平台 。它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读懂”了一件衣服的生命周期:从需求产生到生产制造,变成了一件事 。
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按需生产,“以销定产”,预测到下个月能卖多少,我再生产多少;产能由人工智能来帮忙调度安排,浪费很少,效率很高,一个订单的要求可以被拆解下来安排到最擅长的产线上,一条产线可以同时处理几个不同款式的商品订单 。小公司、小牌子订货,门槛极低,通常服装行业的生产模式是平均1000件起订,半个月左右交货;而在新制造模式下,100件就能起订,谁都定得起,而且一个星期就能交货 。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新制造,起点选了做衣服 。
理由看起来很简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服装纺织业足够大,产值在3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
但同时,我们的纺织服装业也长期受压 。在服装纺织业的老板中间流传着一句话:“不接单没钱挣,接了单不挣钱”,道尽了做这行的艰难 。
早期的出口创汇时代,是“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微笑曲线末端隐痛 。由于对外依存度大,外需有波动,工厂的日子就难过 。在“世界工厂”四个字之下,这个中国制造的典型缩影最为人所熟知的优势就是两个字——成本 。如今想要往高处走,却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的新挑战,服装纺织已是夕阳的舆论不绝于耳 。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品牌商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 。数十年来,围绕着这些大规模、大批量的订单,服装纺织业形成了与之匹配的产业体系,上下游产业链托起了上亿的就业人口 。
【阿里啃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