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啃制造( 二 )

但在2010年前后,行业的隐痛悄然发作了 。除了金融海啸的余波之外,个性化的国内消费快速崛起 。依靠长周期、大批量生产来追求极致生产效率的模式越来越吃力 。要做到快速换产、换款、换工艺,成本和人手都难以承受 。提前半年生产出来的货物一旦遇上气候无常、不合消费者胃口,瞬间就转化为折价卖和高企的库存 。大企业尚且如此,小企业、家庭作坊难处更多 。而积压在仓库里流动不起来的货,就是压在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身上的大山 。
笔者看到不少网友问,为啥不做个技术含量更高点的产品,非要做裁缝?
淘宝上千万之多的小卖家,或许就是阿里现实的理由 。
啃一块硬骨头
服装纺织业承压的另一面,却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强大内需市场为行业转型升级创设的巨大机遇 。
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如果行业企业能把现实的问题解决,立足于强大的本土消费市场,就能在创新发展上获得本质飞跃的先机 。其中需求最迫切的就是市场中大量的中小企业,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供应链 。
一边是发展承压,一边是巨大内需支撑的机遇;一边是大量“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中小型市场主体,一边是供应链短板对创新活力的制约……服装纺织业的挑战和机遇,就是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缩影 。
阿里要啃的是块硬骨头,但也是一块格外具有样本意义的硬骨头 。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为齐全的制造业门类,并自2010年以来持续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制造业总体规模 。但相比发达国家与其他行业而言,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一直相对缓慢 。
数据显示,到2018年年底,我国制造企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率为45.9%,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仅有39.4% 。具体到中小企业,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运营,还是生产制造,数字化程度就更低 。
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数字化连接与配给 。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成为新生产要素或新生产方式的背景下,没有数字化骨架的企业,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抗风险能力将弱于提前布局数字化的企业 。
同时,马云对此有着不一样的乐观 。前几天,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未来不会有一个行业就叫互联网行业,因为所有的行业都会用上互联网技术,“传统制造业一旦与新技术结合,可以非常先进,反而是互联行业的领先企业其实非常容易被颠覆、被推翻 。”
阿里做新制造无意于“颠覆”或“变革” 。相反,这家工厂做的事情比想象的“老实”得多 。过去几年,阿里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甚至芯片等在内的核心技术领域不断攻坚,在向天空望去的同时,“犀牛”的目标更接近于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现实问题——降低库存,凿实供应链 。
阿里巴巴的掌舵者张勇,在前些年就清晰地阐述过他对此的构想 。
作为阿里“五新”战略的核心推进者,张勇认为,互联网对于消费端的改造已经比较深入,而对供给侧的改革才刚刚开始 。在阿里的“五新”中,新零售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向供给侧延伸的意味,而新制造则更向上游去了一步 。
“未来的新制造一定是通过数据技术实现对消费端的洞察,从而升级制造、产品设计、产品供给、渠道关系,建立一个崭新的C2B的大的愿景 。”2017年年底,张勇在一个企业领袖年会上说 。也就是那个时候,阿里的新制造团队默默地开跑了 。
据说,这个团队在阿里内部也是保密的 。没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学的是什么功夫,没有张勇的批准,谁也不能进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