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啃制造( 三 )


团队是新组建的,有在外企做供应链的大牛,搞了十几年服装的传统行业老资格,也有90后写代码的架构师 。大家伙儿一家一家去拜访做淘宝的卖家:货从哪里进的,怎么比价,成本多少;也一家一家看工厂:看业内做衣服技术最好的工厂,看江浙沪产业带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厂,看西门子的智能制造工厂,经验拿回来再消化 。
这家一年处理7万亿人民币交易的平台,也确实是制造业的新兵 。和很多人想象的“大厂”也不一样,负责软件开发的人,蹲在工厂车间里写代码,“做了很多牛头不对马嘴的事” 。附近方圆五公里一个宾馆都没有,熬到晚上,索性就在工地住 。
熬了三年,新制造的“犀牛”走了出来 。
Made In Internet成真了 。它将整个产业链条的要素资源一一打通、链接,透明化,快速、高效配置 。相较其他工厂,犀牛能够缩短75%的交货时间、降低30%的库存,甚至减少50%的用水量 。
通过AI技术,“犀牛”可以从淘宝天猫、社交资讯、潮流趋势等大样本中分析消费需求,给到卖家“某款式下个月能卖出多少件”级的销售预测建议,不用根据产能估算销售额,生产40%到70%之后再追单,这种风险较高的局面现在被打破了 。市场需要什么,我快速生产什么 。面料入仓后,每块都有ID,可以全链路跟踪、自动出入库、自动配送、智能拣选,工人人手一个平板电脑,技能跟着人走 。
换句话说,以前做工厂,看老板的脑子灵不灵,寻源的采购腿脚快不快 。新制造模式下的工厂,有智慧化的“大脑”来调度生产 。现在“犀牛”已经可以做到打破过去依靠围绕规模生产的供应链效率、时空和选择余地等局限,随时随地从整个平台网络的资源供给去重新整合与优化供应链 。压制着中小企业供应链速度、品质、成本上的三座大山,正在被快速削平 。
笔者大胆想象一下,未来或许还可以从全球产业链去做优化配置,进而大大提升主动权,更大程度地实现“有需求就有响应” 。
“犀牛智造、新制造并没有为技术而技术,而是把技术落到实处,做的很扎实 。它很适合中国大量需要转型的中小企业 。”宝钢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走向智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郭朝晖说,“我们不要把犀牛智造看作一家工厂,而是要看成一个实验工厂,它不是在生产服装,而是在生产技术和模式 。”
制造业的数字化,绝不只是对制造环节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这既是制造业以数字化推动转型升级时经常存在的误区,也是阿里新制造带给制造业数字化的一个核心启示 。
有意义的数字化,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工艺和生产品质,让生产线更能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更有望让中国企业真正融入到数字化的产业协同大生态里,更好地整合供需资源,向价值链上游走去 。
当然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朝夕之功 。它需要巨大的心血投入,三年不赚钱,五年也不赚钱,甚至过程会反反复复,绝不是一路通途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像二十年前用铅笔对账做在线支付,十年前自主研发云计算一样,阿里愿意啃,而且偏要啃 。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已日益下降,产业结构和供需关系都存在诸多的失衡,加快数字化变革,让企业的发展底座从传统经济跃升到数字经济,让企业从传统加工制造升级到数字化操作,也已是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供需配置、重建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 。
产业需要一只新独角兽的到来,把优质制造留在中国,把更多就业、发展的机会留在中国 。
为中国市场而造
无论老制造,还是新制造,制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满足需求,服务顾客,创造价值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能对市场需求有洞察与把握,也就不能让制造真正高效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