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只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反应 。
6~8岁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不同观点,但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观点,不了解别人行动前的思想 。
8~10岁的孩子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有冲突 。他们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
10~12岁的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
角色采择能力能帮助儿童更准确地了解他人的观点和动机,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更恰当的反应,更有利于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
(7)自我约束
孩子从1岁起就开始学习简单的家庭规则,到小学阶段孩子逐渐将家庭和社会的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害怕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所以家长需要及时地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表扬、认可或批评、惩罚 。如果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过于严厉和专制,孩子会变得容易自责和缺乏自尊 。如果家长通过羞辱或冷淡孩子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会变得刻板、教条 。
家长采用温和的、间接的方式管束孩子,孩子的道德观念会更成熟 。家长的榜样作用最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内化规则,学会自我控制 。如果孩子看到别人不遵守规则可以不受惩罚,他们就更容易违反规则 。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解释他受惩罚的原因,更有助于孩子接受规则的约束 。当孩子理解行为的理由,他们就会采取自觉的行动 。比如,孩子明白早一点睡觉第二天精神更好,他就会乖乖地按时上床 。
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为自己违反规定感到羞愧,为自己能够管住自己感到自豪 。所以,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达到标准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的“舞蹈”应该从家长“领舞”过渡到孩子“领舞”,让孩子自己把握自己的行为,家长则在必要时调节方向和节奏 。
(8)同伴关系
7~12岁的学龄儿童大约40%的时间都是和同伴一起度过的 。住得近的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在游戏、活动方面兴趣一致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朋友 。长得漂亮、外向、爱帮助人的小朋友最受欢迎 。
一般来说,平均每个学龄儿童有5个朋友 。
3~7岁孩子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儿童之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这个阶段的友谊还很不稳定 。
4~9岁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
6~12岁的儿童对友谊的互助性有了一定了解,能互相帮助,但不能共患难,有很明显的功利性 。这个阶段的友谊强调平等、互相给予、步调一致 。孩子建立和维持友谊的能力受家庭的影响 。善于交际的孩子的家长往往也是热情、宽容、乐于助人的 。家庭环境的变化,比如,搬家、父母离异,打乱了孩子的生活秩序,会使孩子的同伴关系受到影响 。
这阶段的孩子还开始参加集体活动,加入一些团队或组织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特定的标准,学会服从或发布指令,配合、组织或领导活动的进行 。
- 日常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方法
- 宝宝五个月了 有什么亲子游戏
-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的重点
- 正常教育孩子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25个教育法则
- 怎样才能培养好孩子 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
- 怎样培养有自信心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 培养孩子的好方法有哪些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呢
- 孩子的良好习惯应从小培养
- 怎样能培优秀的孩子 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小孩
- 家长要如何正确培养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