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能力亲子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 。
教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游戏、生活、计算、科学、常识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它具有主体性、鼓励性、游戏性、操作性、家园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如果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理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社会责任感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对于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未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 。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 。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
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 。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 。
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
二、教师应该在游戏中用什么方法去培养?1、用主体性方法去培养 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 。
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 。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 。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其他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 。
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 。
2、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 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 。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