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引发的思考:父母和孩子之间怎样保持“界限”

先讲两个小男孩 , Janme和Bob的故事 。
两位小男孩是同班同学 , 一天 , 他们的同学提议一起去超市偷文具 。 Janme和Bob不同意 , 同学们嘲笑他俩是胆小鬼 , Janme很生气 , 大声地吼了同学几句 , 其中也包括了几位和他很玩得来的同学;Bob没有太大反应 , 拒绝后就回家了 。
回到家后 , Janme和他父母聊天 。
“知道么?我曾经的好朋友竟然要带我去偷东西 , 我开始是很难过的 , 现在想想才明白 , 原来他们不是我的好朋友 。 ”
Bob回到家后沉默寡言 , 眼神躲闪 , 父母担心地询问 , 他才支支吾吾地说出:”为什么要去偷东西 , 我不想失去好朋友 。 “
同样的事件 , 可以清楚地看到Janme的观点非常明确 , 及时地拒绝了朋友的怂恿 。 而Bob , 我们甚至可以猜测到 , 他有可能为了不失去好朋友而会选择入伙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他们小时候父母是否正确地和孩子划清了“界限” 。
两个孩子引发的思考:父母和孩子之间怎样保持“界限”
文章图片
让我们来弄清楚两个小男孩小时候的家庭教育 。
Janme小时候哭闹不肯吃饭的时候 , 母亲想把他揽在怀里喂他吃东西 , 可是他不愿意 , 说道:我不想吃了 , 放我下来 。 母亲没有责备他 , 没有因为自己精心为孩子准备的饭菜受到冷落而生气 , 同时也克制了想要抱他的意愿 , 放他下来 , 对Janme说:要不要去公园玩一会?
Janme的父亲也会很注意与孩子之间的界限 , 不会去过多地干扰他、强制他 。 在家庭里 , 适当地允许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 , 同时 , 对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会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 既做到了倾听、关心孩子 , 也不会出现溺爱、控制不了孩子的情况 , 张弛有度 。
Bob的家庭教育就有些不同 , 父母非常爱他 , 各个方面都替他想到 , 为他做主 , 凡是父母认为是好的东西都会给到他 , 只是在家里 , 不允许Bob有反抗的声音 , 父母怎么说Bob都得听着 。
有的时候 , Bob不同意父母的安排 , 母亲就会一下子变得忧郁起来:孩子啊 , 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 妈妈很爱你的呀 , 你看妈妈为了你多辛苦 , 你怎么还不同意我说的话呢?父亲则是很直接 , 会生气 , 会凶他 。
到这里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 从小不同的家庭教育就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孩子的性格和思想 , 这些思想和性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两个孩子引发的思考:父母和孩子之间怎样保持“界限”
文章图片
那么 , 问题出现了 , 我们就来想想办法 , 怎么才能控制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 让彼此之间有一个可以友好沟通、亲密相处的距离呢?
1.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话当成是圣旨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 要多多倾听孩子的话语 , 不要表达意见 , 就先安静地听 , 即使孩子说错了也不要去打断他 , 先让孩子说完 , 让孩子敢说 。
2.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点界限 。
在这一点上 , 父母应当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对待 , 给予他尊重和信任 , 虽然小孩子可能不明白什么是“尊重” , 但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 , 起码不会伤害她 。 就比如:给孩子设立单独的书桌、独立的橱子来放他喜欢的玩具和衣服 。 父母不要随意地去“侵犯”孩子的“领地” , 当时间长了 , 孩子就会独立许多 , 反过来 , 也会知道家里的哪些区域自己不应该去弄乱它 , 这就形成了自律 。
3.培养孩子的真正需求 。
回到刚开始时候的故事 , 很明显 , Janme不需要偷来的文具 , 也不需要那些不可靠的朋友 , 所以他才能够抽身出来 , 避免犯错 。 这时候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是正确的 , 他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真诚的心和可靠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