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反酸是什么原因

1.反酸,口苦,胃胀是什么病所致

口苦反酸是什么原因

文章插图
?祖国医学认为,心开窍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若心气不和,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在口腔局部则有反映 。因此,通过辨别异常的口味,可以探知病之根源 。
??1、口甜 。口甜是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所致 。如果伴有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濡滑,可以用藿香佩兰汤芳香清化;若因脾虚水湿内停,湿浊上犯所致,则用香砂六君子丸健脾化湿 。
??2、口苦 。口苦是口中自觉有苦味,此多为肝胆有热,胆气蒸腾所致 。若伴有头痛、眩晕、急噪易怒、睡眠欠佳、舌苔黄,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清泄肝胆的郁热,热清则口渴自除 。
??3、口辣 。口辣是口中有辛辣和舌体麻辣,多为肺热壅盛或者胃火上升所致 。
??4、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觉有酸味,多为肝胆之热乘脾虚所致 。
??5、口臭 。口臭是口腔中有臭气,若口气酸臭,此是消化不良,胃中有宿食所致 。
??6、口淡 。口淡指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多见于脾胃虚寒或者病后脾虚运化无力的患者 。
??7、口香 。口香多见于消渴症(糖尿病)的重症者 。
2.嘴里面吐酸水什么原因
大家也许都有过吐酸水的经历,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可今天小编要提醒一下大家:这是病,得治啊 。吐酸是指胃酸过多并随胃气上逆而出现的泛吐酸水病症 。若随即咽下者,为吞酸;不咽而吐出者,为吐酸 。本证多伴有胃痛,当然也可以单独出现 。
吐酸多由肝气郁结,或脾胃虚寒引起,临床上按疾病性质分为偏热、偏寒两个证型,以偏热者较为多见,下面我就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证型的具体情况供大家参考 。偏热者:
一般多有情绪不好引起,我们中医讲肝郁化火,胃失和降,八个字已经形象的说出了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它的症状除了吐酸水之外还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证治疗宜泻肝和胃、苦辛通降,代表方左金丸(吴茱萸5g
黄连12g 三付为一疗程,水煎服)虽然只有两味药,但却是治疗肝郁化火、肝火犯胃而致嘈杂吞酸的重要方剂,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泄热,少佐吴茱萸辛热,以制约黄连之苦寒,且能入肝降逆 。反酸剧烈,可加乌贼骨30g、瓦楞子15g以制酸;若夹食者,可加鸡内金10g、麦芽15g、神曲10g、山楂10g以消食化滞 。偏寒者:临床上比较少见,一般也由肝气犯胃引起,所不同的是患者有脾胃虚寒症或是寒邪凝滞于脾胃,它的主要症状是:吐酸时轻时重,时有时无,胸脘胀闷,嗳气频作,喜欢吐唾沫,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苔白脉弦 。
本证治疗宜温中散寒,和胃止酸 。
党参15g 茯苓12g
白术12g 陈皮10g
半夏10g 香附12g
砂仁6g 甘草6g
三付为一疗程,水煎服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湿;甘草甘温和中;香附、砂仁理气健胃止痛;全方共奏健脾和中,理气止痛之效 。此外还可加吴茱萸3g以温散肝郁而止酸;若脾虚湿浊留恋,苔白腻者,可加苍术10g、藿香10g、佩兰10g
3.我口苦胃反酸是怎么回事,要紧吗
口腔里偶有异味,大家都知道可能是消化系统等暂时出现了状况,可最近身边有朋友说,嘴里经常苦苦的,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西医:心理因素也能引起口苦 口苦多由于胆囊功能差,特别是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的病人的一种反应 。
还有一些由于胃动力差,食道存在炎症的人也可为胆汁反流至胃,也会引起口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