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儿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聪明的父母这样处理,不会伤害孩子!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句话出自《弟子规》。意思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问自取视为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很多家长发现以后会非常生气、愤怒,用打骂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以后不敢再“偷”。孩子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还是只是因为暴力暂时“屈服”于你?
用暴力让孩子不敢犯错,只会让孩子生出“犯错不用怕,只要不被发现”的想法,打骂方式有可能会给孩子和父母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小男孩在商店偷拿东西,被商店老板抓住,老板打电话给孩子妈妈,妈妈到商店以后,当场打了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一边骂一边打,家长觉得孩子让她丢人了。
回到家以后,家里有亲戚在,看到孩子这样问怎么回事,当着孩子的面,孩子妈妈把事情讲述一遍。孩子进房间把门锁上,从窗户跳了下去,造成了永远的悔恨。
这位母亲到商店以后,想到的是自己的尊严有损,急于和孩子划清界限,打孩子,其实是在向老板展示,这件事情怪孩子,不怪家长。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老板付清钱以后,回家问清楚孩子为什么拿商店东西,问的时候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为什么偷拿别人东西。而是问:你拿这张唱片是因为特别喜欢是吗?孩子说是的。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商店里的商品,只有付钱以后才能拿,没有付钱不能拿,拿了就叫“偷”。如果你有什么想要的,可以告诉我,只要合理,我会考虑给你买。
如果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拿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先不要急着教训孩子,而要学会教育孩子。小孩子还没有物权意识,不知道东西还分自己的、别人的,凭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做选择,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
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想要一样玩具,需要得到玩具主人的同意才能拿,没有同意就不能拿。你默默地拿走了他的玩具,他找不到玩具会伤心的。我们一起去还给他好不好?
大头儿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聪明的父母这样处理,不会伤害孩子!
文章插图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道理听不懂就不讲,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很强的,该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及时教育。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中,父母的做法值得每位父母借鉴。大头儿子拿了邻居的玩具汽车回家,围裙妈妈刚准备说你怎么能偷别人玩具,小偷爸爸立即会意阻止,而是接过玩具汽车说让我看看,大头儿子兴奋的介绍着玩具汽车,喜欢之情表露无遗。
小头爸爸把玩具汽车放在耳边说:“玩具汽车说这里不是它的家,它要找它的主人。”一句话就让大头儿子认识到错误,把玩具汽车送回去。
后来大头儿子的玩具小熊也被邻居孩子拿走了,大头儿子很着急的在家找。这时邻居孩子把玩具送回来了,小头爸爸对他说:“小熊迷路了,谢谢你把它送回来。”小头爸爸也很好的保护了别人孩子的自尊心。
这个时候,小头爸爸对大头儿子说:“别人拿了你喜欢的玩具,你也会很着急对不对,所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再喜欢也不行。”
约翰·梅迪纳说:“如果家长在训导时能让孩子感到充满爱意的关切,那么道德的种子就更有可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家长对孩子充满爱意的关切,孩子能感受到,这比谴责打骂更有效果。
网上上最近有一个视频引发了很多争议。十几岁的孩子偷偷拿了家里的一百元钱,父母发现以后,直接扭送去了派出所。在警察的耐心教育下,孩子说拿100元钱是为了去同学家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剩余的50元钱给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