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退休在家带孙子看“闲书”,5年后,孩子的变化大多人比不了

“小神童”是怎么缔造的?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是靠孩子的“天赋” , 只要孩子“天赋异禀” , 那么不用努力也是能够成为“小神童”的 。
但其实 , 世界上哪有这么轻巧的事情 , 那些所谓的“小神童”要不就是依靠着自身超强的学习主动性 , 要不就是依靠家长良好的学习方法 , 他们的成就都不是凭空获得的 , 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 。
清华教授退休在家带孙子看“闲书”,5年后,孩子的变化大多人比不了
文章图片
清华退休老教授的“小神童”孙子
之前在学校进行学术探讨的时候 , 遇到一位同事 , 他讲过一个清华退休老教授育儿的事情 。
这位老教授有个5岁的孙子 , 他每天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孙子看书 , 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之下 , 老教授的孙子也成了一个识字量数千、认知能力超强(认识多达500余种的动植物)、思维极为敏捷的“小神童” 。
清华教授退休在家带孙子看“闲书”,5年后,孩子的变化大多人比不了
文章图片
如何成为“神童”?只因爷爷一直坚持带孩子看“闲书”
有些网友可能会说 , 人家是清华的老教授 , 自然知道哪些书含有的知识量大 , 从小带着孩子学习 , 有清华教授当老师 , 孩子能不优秀么 。
但其实 , 家长们都想错了 , 这位老教授并没有带孩子学习什么文化知识 , 看的也不是什么课本和教育书籍 , 而是看一些人们眼中的闲书 。
闲书 , 也就是在很多家长眼里 , 不具备文化知识学习属性的书籍 , 也就是课外书 。
甚至很多家长还觉得 , 给孩子看闲书就是耽误孩子 , 有时间教孩子识字学文多好 , 看啥闲书 , 把时间都浪费了 。
不过 , 老教授用事实证明 , 按照孩子的发育规律 , 给孩子选择适龄的闲书 , 才是最好的培养手段 。 只要方法对 , 书籍的选择正确 , 那么孩子看起来是在看闲书 , 但是得到的知识积累与好习惯培养效果 , 将会远远比看那些文化教育类书籍更好 。
清华教授退休在家带孙子看“闲书”,5年后,孩子的变化大多人比不了
文章图片
《写给孩子的山海经》就是“闲书”
就比如老教授给孙子准备的这套《写给孩子的山海经》 , 老教授的孙子十分喜欢 。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 , 老教授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写给孩子的山海经》中的故事 , 在讲解的时候 , 孩子听的非常有兴致 , 毕竟这里面的故事都是从《山海经》原作中改编而来的 , 其中带有了很多的奇幻性质 , 充满了神话色彩 , 让孩子听得炯炯有神 , 让孩子在那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很好地阅读欲望 。
后来 , 孩子开始识字的时候 , 老教授就经常给孩子指读《写给孩子的山海经》 , 孩子慢慢地在听书的过程中 , 不知不觉地就认识了很多的字 。
清华教授退休在家带孙子看“闲书”,5年后,孩子的变化大多人比不了
文章图片
有些人要问了 , 孩子为什么能够安安稳稳地和爷爷读书呢?
一是因为爷爷讲得绘声绘色;
二是因为《写给孩子的山海经》中的故事很吸引人;
三是因为《写给孩子的山海经》的插画很符合孩子的喜好 。
所以 , 孩子自然配合 。
由于《写给孩子的山海经》中的通识知识非常丰富 , 孩子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之下 , 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庞大的知识积累 , 掌握了很多通识知识 , 这一点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
某著名教授也表示过 , 现在的孩子应该接受通识教育 , 因为孩子毕业之后要想进入社会 , 只靠优异的成绩是不行的 , 不具备一定通识知识的孩子 , 在社会中很难恰当地处理一些事务 。
清华教授退休在家带孙子看“闲书”,5年后,孩子的变化大多人比不了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