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忽视的13岁:有人从此跌落谷底,有人自此“开窍”成功逆袭

摘要:
1、13岁是人与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期,有的孩子从此跌落谷底,有的孩子自此“开窍”,成功逆袭!
2、中国父母的悲哀:孩子成不成器,基本靠运气!
3、父母想帮孩子,但往往有心无力,很多时候都是不得其法甚至适得其反白费力气。
关键词:13岁、初中、青春期、叛逆期
我的13岁
13岁那年,我上初一,父亲离世只有半年,母亲承担了所有,除了看不到母亲的笑容,我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所以我并没在意。
那一年,我开始近视,我迷上了金庸的小说《碧血剑》,或许是觉得自己跟袁承志有类似的遭遇(年幼丧父),我对这本小说特别着迷。
我幻想着哪一天能跟他一样从山东中找到一本武林秘籍,从此走遍江湖所向无敌。
为此,我模仿他的一切,他的为人甚至他说话的语气。
那一年,我喝到了人生的第一瓶矿泉水。我很生气!因为它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一直觉得它卖那么贵至少应该是甜的!
那一年,我开始自卑,弟弟被学校劝退,他们以为我爸没了,家里就没有供他读书的能力,居然自作主张不让他参加六年级的期末考试!
他们的“体贴”不仅击垮了我的母亲,更是让我万分纠结和万分自责,在我的认知里,我是长子,理应由我来退学帮助母亲供养弟弟,主要是这让我觉得我自私无比!
孩子|被忽视的13岁:有人从此跌落谷底,有人自此“开窍”成功逆袭
文章插图
那一年,我有了几个“好兄弟”,并且一直觉得大家都很“义气”,直到我知道“最好”的那一位在“追求”我喜欢的女生,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的愤怒、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份友谊。
那一年,我捡到一本《知音》杂志,很快就被里面的一篇“言情文”吸引,晚上睡觉的时候,脑海里总会莫名其妙地浮现一些不可描述的画面,然后我第一次透支了自己的身体……
那一年,母亲的哭泣让我没了“叛逆”的底气;那一年,弟弟的辍学让我自责不已;那一年,袁承志的形象在我脑中挥之不去;那一年,兄弟的“背叛”让我不再相信友谊……
那一年,我看似很坚强,内心却脆弱无比!
我是多么希望有人能了解我帮我解释心中的困惑啊!
可是,没有的!
母亲只关心也只能做到关心我是不是还活着,而弟弟比我更“自闭”!
孩子|被忽视的13岁:有人从此跌落谷底,有人自此“开窍”成功逆袭
文章插图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多在13岁左右拉开
后来,我注定没有袁承志那样的运气,没有找到武林秘籍,也没能遇到贵人得其指点。
我越来越不自信,我不擅长交际,没有什么朋友,甚至有些自闭。
我只能埋头学习,只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
再后来,在身边人眼中,我是一个“老好人”,没有个人魅力;在领导眼中,我是一个“闷葫芦”,没有魄力。
我郁郁寡欢了很多年,到现在也没能摆脱一些限制我发展的东西。
俗话说“久病则医”,我自小喜欢阅读,我莫名其妙地迷上了心理学,我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自愈。
我大量地阅读,然后我也找到问题所在:
被忽视的13岁!
孩子|被忽视的13岁:有人从此跌落谷底,有人自此“开窍”成功逆袭
文章插图
我发现我身上的很多限制因素都是从13岁那年开始的,并且在后来的两三年中日益巩固:我的偏激、我的焦虑、我的懦弱、我的抑郁!
我了解到,13岁到15岁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分水岭,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比如成绩、比如性格习气)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慢慢拉开的。
青春期孩子的“小格局”
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上的变化也拉动了心理上的变化,进入所谓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