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睿云|金睿云学院:6位专家谈幼小衔接

提到学前教育 , “幼小衔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教育部5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 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 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等 。
一纸意见激起千层浪——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的“衔接班”还在观望;教育界人士也各抒已见 。
金睿云|金睿云学院:6位专家谈幼小衔接
文章图片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梯度”究竟有多大?提前教是幼升小的必经之路吗?学前“抢跑”值不值?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 , 我们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
教育生态:伴随幼升小而来的危机感 《指导意见》强调 , 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 。 对于“幼小衔接”的过山车心情 , 很多家长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从本来“无所谓”到比出“危机感” , 因焦虑而敏感的育儿神经 , 被诸如“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词 , 不断刺激着 。
放眼看 , 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近二十年 , 幼小衔接却越来越步履艰难 。 究其原因 , 专家这样说——
? 李敏谊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金睿云|金睿云学院:6位专家谈幼小衔接
文章图片
李敏谊分析说:每年幼升小政策还没有出台 , 就有很多家长为幼小衔接开始焦虑 , 且家长的焦虑心理短期内难以根治 , 部分原因在于整个教育舆论的生态异常复杂 。 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与朋辈压力 , 以及整个社会的“抢跑”和“内卷”容易导致家长出现焦虑情绪 。
李敏谊指出过:幼儿园大班阶段怎么更好实现幼小衔接 , 实现与课程标准的有机结合 。 美国和英国在解决有效衔接的问题时 , 除了机制衔接 , 还有课程的衔接 。 学制衔接以及改革等相关问题可能需要认真考虑 ,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 , 那么无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问题 。
李敏谊建议要把家长提到更重要位置 , 出台配套的家长教育指南 , 甚至提供家庭可操作的策略和活动 。 比如 , 幼小衔接和入学适应的问题 , 在家如何帮助儿童适应 , 如何运用网络等学习资源等 。
? 华爱华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金睿云|金睿云学院:6位专家谈幼小衔接
文章图片
华爱华认为 , 《指导意见》强调的是具有可监测性的行动 。 学校减负、幼儿园去小学化的一系列举措、要求和指令不产生效应 , 是因为教育生态出了问题 。 因此《指导意见》提出幼小双向衔接 , 并从教育生态的治理着力 , 是极其明智的 。
华爱华从《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中 , 读出了三个可监测的要点:一是幼小之间的衔接坡度是否明显减缓 , 二是否建立了幼小协同的长效机制 , 三是否明显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 总之是否形成了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
概念澄清:走出“提前教”误区 一群人在剧场看戏 , 一旦前排有人站起来 , 没人制止 , 后排的人也跟着依次站起 , 以致到最后 , 所有人都站到凳子上看戏——社会学中的“剧场效应” , 投射到教育领域 , 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超前教育 。
现在很多家长将幼小衔接仅仅理解为“提前学习” , 这在本质上其实是缩小了“衔接”的范围 , 把“衔接”局限甚至等同于知识的准备和延伸 。 这样的错误认识不仅导致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 更是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也是相违背的 。 如何走出这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