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睿云|金睿云学院:6位专家谈幼小衔接( 二 )


金睿云|金睿云学院:6位专家谈幼小衔接
文章图片
? 梁慧娟丨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将入学准备理解为“教”知识 , 是对幼儿园教育方式的误解 。
首先 , 将入学准备理解为知识准备 , 这是对“入学准备”的窄化 , 反映的是知识取向的课程观和教育观 。 对此 , 《指导要点》坚持问题导向 , 在强调学习准备的同时 , 对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
换句话说 , 做好入学准备 , 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关注学习的具体内容 , 更要关注学习的计划性、坚持性、专注力、任务意识这些影响深远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习上的准备 , 还要关注身体运动、情绪情感、生活习惯、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这些非智力因素 。
其次 , 将入学准备理解为“教”知识 , 是对幼儿园教育方式的误解 。 3—6岁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应该是直觉体验式的学习 , 需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 因此《指导要点》的教育建议着重强化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教师必要的支持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 目的是转变教师和家长被动“教”、强迫“学”的方式 。
? 华爱华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双向衔接”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尽管有识之士不断论证提前学习的即时效应和早期竞争有违儿童发展规律 , 有损儿童身心健康 , 不利于儿童长远发展 ,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小幼之间坚持抓两件事 , 一是禁止小学的招生考试 , 二是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 然而由于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巨大鸿沟 , 对解决入学初的学习负担下移问题 , 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
《指导意见》告诉我们 , 要使幼小之间的坡度变缓 , 必须加强两个学段之间教育的连续性 , 同时改变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 , 还是小学向幼儿园靠拢的思考逻辑 。
? 倪娟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将“衔接期”放在小学阶段 。
幼儿园阶段是直接经验教育 , 没有具体课程 , 从日常生活出发 , 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 保护孩子的天性 。 到了小学以后转为分科教育 , 兼顾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多个维度 。 结合教育部指导意见 , 建议把“衔接期”放在小学阶段 , 即小学生刚入学时 , 学校可预留出一段适应期 , 提供一些科学规范的衔接课程 , 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 , 保障能够适应分科教学 。
专家建议:衔什么 , 怎么接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 其中两个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 。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强调 , 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 《入学适应指导要点》要求 , 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 。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 , 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 , 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
那么 , 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重点应把握什么?实施中应注意什么?
金睿云|金睿云学院:6位专家谈幼小衔接
文章图片
? 钱雨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幼小衔接”从家长开始 。
第一 , 老师需要清楚:家长是战友 , 不是对手 。 幼儿园教师对待幼小衔接问题的正确方式应是:做我们认为对的事 , 尽力争取更多的战友;培养我们所期望的儿童 , 让儿童及其家长都拥有健康的心态 。 真正连接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这道鸿沟的 , 不正是每一个孩子的家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