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老人如何过冬?专家御寒攻略( 二 )


老人 篇
穿
老人穿衣保暖是第一位
老年人全身神经末梢功能退化,对外界温度变化不能立刻适应,因此在天气变冷的时候,应该提前准备好棉衣、棉裤 。老年人关节不灵活,应该着柔软的面料,不宜穿皮质衣物;同时,应当避免长时间站立,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
在平时活动中,老人要注意减少或避免一些有害动作,坐下站起时,应用手支撑扶手以减轻关节软骨所承受的压力,病情严重者应持手杖行走 。
风湿关节病患者在温度突然变化的时候要注意保暖、防潮,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换洗,被褥要勤晒,且应穿长袖、长裤睡觉,注意用护套保护好关节部位,避免直接吹风 。
另外,采访人员从福州总院门诊了解到,一天之间的突然大降温,让风湿关节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又多了不少,“与前一天相比,老年病号多了二三十个 。”福州总院第二住院部老年康复中心主任张敏介绍 。
一夜之间大降温,在寒流突袭之际如何做好御寒措施,专家称,得从衣、食、住、行做起 。

专家说常吃肉可御寒
人到寒冷的冬季一般都会胃口大开 。而专家说,肉类含高蛋白质,能御寒 。
冬季要多吃肉,既符合冬季“封藏进补”的规律,也是出于天冷御寒的需要 。不过,医生提醒,老人家是需要吃性平寒的鸭肉滋阴,还是需要温热的狗肉、羊肉补阳,这得先分清体质 。
一般来说,虚寒体的老人适合吃羊肉、狗肉、牛肉等补阳的肉类;而湿热体的老人则适合吃鸭肉、猪肉、兔肉等滋阴的肉类 。
如何判断老人家是哪种体质呢?一般来说,舌苔偏白偏淡,很少口渴,食量较小,消化功能一般的老人,多为虚寒体质;而舌苔黄腻或舌质偏红,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面多油光、多痤疮的老人,就是湿热体质 。
如果老人总上虚火,常常出现口腔溃疡、耳鸣肿痛、咽喉干痛、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的问题,就不宜多吃羊肉、狗肉,而应多吃鸭肉、兔肉等滋阴的食物 。此外,羊肉、狗肉都属于温热之物,特别是狗肉 。因而吃羊肉锅、狗肉锅时,最好为老人搭配些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这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如马蹄、萝卜、豆腐跟羊肉狗肉都是很好的搭配食物 。
“绝大多数蔬菜都属于凉性食物,可以搭配燥热的羊肉狗肉吃,既能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又能中和物性 。”但是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在症状明显,关节红、肿、热、痛时,要忌吃辛、热、燥的食物,如姜、辣椒、葱、羊肉、狗肉等都应忌吃 。
另外,老人一般以清淡的食物为主,不过要进补,每天用一小片人参冲泡开水饮用即可,切忌饮酒抽烟 。

冷天屋内更应通风
天气虽寒冷,但老人在室内也要保持门窗的通风,并定期消毒 。因为冬季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老人抵抗力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果家人从外面回来携带了病毒细菌,老人就容易受感染,会导致心、肺等其他器官的并发症 。
另外,老人大多腿脚不灵便、骨质疏松,如果不慎摔倒,容易导致骨折,因此在室内,老人不宜到厨房、浴室走动,也不宜穿塑胶等材质的易滑的鞋 。

冬天老人不宜太早晨练
多数老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在降温期间要改一改 。据调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多在早晨,有2/3患者是在早晨6点至8点发病猝死,进入秋冬季节早晚温差比较大,最好8点后再晨练,或者把晨练改成晚练 。
进入冬季,温降低会引发人体周身血管收缩,如果一激动,血压冲击力会变大,就容易对血管壁造成太大的压力,血管就有可能受压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