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个月宝宝辅食性状演变过程,不同月龄吃法不同,父母可收藏

6个月左右 , 母乳/奶粉已经无法满足宝宝的发育需求 , 父母必须给他们添加辅食 , 让他们从辅食中获取更充足、更全面的营养 。 只是 , 刚开始 , 宝宝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没有发育完善 , 父母最好根据宝宝的发展状况“按需添加” 。
6-12个月宝宝辅食性状演变过程,不同月龄吃法不同,父母可收藏
文章图片
专家认为 , 辅食添加应该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 。 其中“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都是辅食的性状 , 也是今天文章的重点 。
若能把辅食性状的演变过程搞清楚 , 父母将能轻松提供满足宝宝发育需求的辅食 , 让他们吃好喝好发育好 。
01、6-12个月宝宝辅食性状演变过程 , 不同月龄吃法不同 , 父母可收藏
根据宝宝的大致月龄和口腔处理食物的主要方式 , 专家把辅食添加分成4个期:吞咽期、蠕嚼期、细嚼期和咀嚼期 。
1、吞咽期(6月龄):宝宝只会吞咽不会咀嚼 , 口腔处理食物的主要方式也是像吃奶一样整体吞咽(通过舌头的前后活动 , 把嘴里的食物直接吞咽下去) , 所以父母需要把食物制作成跟母乳一样柔滑易吞咽的泥糊状辅食 。
2、蠕嚼期(7-8月龄):咀嚼能力已经出现 , 只是还不熟练 , 需要舌头和牙龈的互相活动才能把食物碾碎(舌头上下活动碾碎食物、牙龈咀嚼碾碎食物) , 所以食物可以制成稍厚的糊状 。
6-12个月宝宝辅食性状演变过程,不同月龄吃法不同,父母可收藏
文章图片
3、细嚼期(9-10月龄):宝宝的咀嚼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 他们可以用牙龈把食物嚼碎 , 然后再吞咽下去(有的宝宝已经出牙了 , 可以用牙齿咀嚼) , 辅食可以再大一些 , 只不过质地还不能太硬 , 最好是质地软烂的碎块 。
4、咀嚼期(11-18月龄):宝宝可以通过牙齿咀嚼食物并吞咽 , 而且大部分食物都能吃 。 一般来说 , 11-12个月的辅食最好是质地软烂的块状辅食 , 并逐渐向成人食物过渡(口味要清淡) 。
这4个阶段就是宝宝咀嚼能力的演变史 , 也是辅食性状的演变过程 , 父母若能按照这个过程来添加不同性状的辅食 , 宝宝不仅能更好的接受辅食 , 还能进行咀嚼能力的锻炼 。
02、6-12个月宝宝辅食添加的演变过程 , 什么阶段吃什么 , 很有讲究
很多父母对食物的性状还不太了解 , 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 , 以大米为例 , 6个月可以给宝宝吃富含强化铁的婴儿米粉 , 刚添加时 , 可以冲泡得稍微稀一点 , 比如说明书要求3:1的比例(3是水 , 1是米粉) , 父母可以先按照4:1的比例冲泡 , 这样宝宝更容易吞咽 , 稍微适应以后 , 再调整成3:1的比例 。
6-12个月宝宝辅食性状演变过程,不同月龄吃法不同,父母可收藏
文章图片
PS:6个月以“泥”为主 , 可以给宝宝吃米粉、米糊 , 也可以吃菠菜泥、红薯泥、土豆泥、南瓜泥 , 后面几种的做法基本相同 , 都是清洗、切块、蒸熟 , 然后再用料理机捣成泥 , 然后滴几滴植物油(可加可不加) 。
7-8个月可以给宝宝喝软烂的米粥 , 注意一定要多煮一会儿 , 让米粥软烂可口 , 还可以在里面加点蛋黄、南瓜、土豆 , 让营养更全面(米跟水的比例 , 可以先参照图片的数据 , 然后再根据宝宝的需求调整) 。 等到12个月左右 , 宝宝基本可以吃跟成人一样的米粥了 。
在这里 , 给大家推荐几款好喝易做的“米”辅食 , 父母可以隔三岔五做给宝宝吃 。
A、7月龄:南瓜小米粥
食材:南瓜50克 , 小米50克
做法:把小米洗干净 , 放入锅里熬煮成粥 , 然后再放入料理机里搅打成糊;把南瓜去皮去籽、切块 , 入锅蒸熟 , 然后再用勺子压成泥;都结束以后 , 再把南瓜泥和小米糊混合在一起 , 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