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虽无意仕途,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官宦生活中度过 。在任职期间,他看到当时官吏的腐败现象,也想过一些解决办法,但并不顺利 。他还在一封信里对人表露当时的心情:“百姓之命□□倒悬,吾夙夜忧此 。”①可见他为官是同情人民和廉明尽职的 。
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从夙夜忧及倒悬的百姓到“卒当以乐死”变化如此之大,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即同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某些生活方式直接有关,他的思想是所谓儒、道、释杂糅的 。关于儒家思想:王羲之的家族世代为宦,特别东晋以来,和东晋王朝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使他的思想带有浓重的儒家色彩 。在他从政期间,和他的书信当中,关心社稷安危、关心朝政得失、关心民众疾苦等,都表现了他积极的用世思想 。关于道家(老庄)思想:王羲之家族很早就信奉“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由张道陵在东汉顺帝年间创立,因入道需出五斗米得名,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原来主要在农民之中传播,西晋以后,士大夫中也有人入道 。王羲之信奉“五斗米道”最典型的自我表白是其《誓墓文》 。如其中曾说:“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止足之分,定之于今” 。老子曾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语 。是在说明,他的誓墓行动符合老子教导 。“周任之诫”出于《论语》 。周任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意思是说,能做的事,应该尽力去做,不能做的事,就应该停止 。羲之认为他的做法也不违背儒家精神 。关于佛教:有不少材料证明,王羲之晚年还是相信佛理的 。在王羲之的书信中还有“欲穷‘本无论’小进也” 。“本无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 。由于佛、老相扇,更加深了离世脱俗之风,这在王羲之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至于清淡、讲求仪表、服食、游山玩水和对生老病死的特殊敏感等当时贵族中流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好尚,亦无不在王羲之身上有明显的反映 。
王羲之的家庭地位和社会现实,多元的学术观念和社会风尚,特别是其玄学思想和追求潇洒的风习,以及他丰富的知识、清醒的头脑和骨鲠的性格,使他的思想和行动充满着矛盾,但积极、乐观、真挚、热情始终是其主要方面 。有些社会风习(如“服食”、“清谈”等)对其实际生活也未必有利,但却熔铸了他那千古独绝的书法艺术 。下面我们就其书法艺术进行探讨 。
文章插图
三、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传说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见父枕中有《笔论》,“窃而读之” 。其母认为他年岁太小,不能理解,父旷亦说;“待汝成人,吾当授汝” 。但王羲之认为:“使得成人,已为莫学”,即长大再学,已经太晚 。于是旷乃“语以大纲,羲之学功日进” 。卫夫人看到他的字后对人说:“此小儿必见用笔诀也,近观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
据记载,王羲之的书法教师有两个:一为王廙,一为卫夫人 。王廙是其叔父;而卫夫人,可能是其姨母 。王廙书法风格偏于古朴,而卫铄则极为妍媚,这对王羲之寓古雅于姿媚书风的形成当有直接关系 。
关于王羲之书法的历史地位和所达到的艺术成就,他有个自评: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 。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 。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 。去此二贤,仆书次之 。②
- 排骨汤的做法步骤
- 青椒肉丝的做法步骤
- 小苏打的作用是啥
- 让孩子牙齿整齐的秘籍
- “胃病”为啥会找上儿童?
- 新买的东风日产天籁如何保养
- 新迈腾2.0t的动力怎么样
- 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
- 川菜的特点是什么
- 肥牛是牛的哪个部位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