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三 )


他的自评,基本上符合实际,但比较起来,在三贤的关系上还是庾肩吾和张怀瓘说得比较具体和深入 。庾肩吾说:
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 。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 。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 。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 。③
张怀瓘认为:
(王羲之)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 。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 。亦犹钟鼓云乎,雅颂得所 。④
庾、张评论,具体指出了三人各有优胜之处又都有所不足 。他们提出的天然和工夫、古雅和华美、精熟和生拙,都是相对立的重要美学范畴,正因为它们相互对立,所以兼得困难,但他们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庾肩吾将他们三人同列为“上之上”,占据最高品位 。孙过庭又加上王献之,誉为书中“四贤” 。这些评论,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还有一种评论,是将王羲之加于各家之上 。如《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为“古今之冠” 。羊欣谓之“古今莫二” 。从现存作品和对后世影响来看,的确无人可以同王羲之相比,故誉为“书圣”,是有道理的 。
王羲之在书坛享有崇高声誉,占有至尊地位,在我国,可说已普及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是真正理解其书艺的人并不很多,正如张怀瓘所说:“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固天下寡于知音” 。⑤所谓“道微”,是指王羲之对书法之道的理解和掌握,已经到十分精微的程度;所谓“味薄”,是指王字虽较妍美,却不浮艳甜俗,不为浅薄的人所喜爱 。所谓“理隐”、“意深”,自然是指他的字比较含蓄,其理趣深沉,不在表面 。换句话说,王羲之的字,体系博大,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又比较内含,所以不易了解 。全面了解王羲之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确实不易 。下面试从三个方面作些分析 。
1.博精诸家,创造新体:
王羲之大约除篆书之外,无所不擅,且无所不精 。羊欣说他“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晋书·王羲之传》说他“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 。备精诸体,自成一家之法” 。张怀瓘《书断》列其隶书、行书、章草、飞白、草书为神品,八分为妙品 。在书体的广泛性上,大约只有他的儿子王献之可以同他媲美 。
王羲之不仅全面继承了各种书体,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种新体,从而取代了钟、张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时所作一首诗的最后几句是:“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他在万殊皆均、群籁参差中独选“新”字适应自己,说明了他的志趣和生活态度,也说明其书法创新绝非偶然,而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 。王羲之在钟、张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体是没有疑问的,但他创造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新体,还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
以具体作品来看,张芝已无可靠作品传世,同钟繇作品比较,王书确是较新颖、流便 。如《黄庭经》、《乐毅论》,特别是他的《姨母帖》等,虽少数字的结体和笔画仍残存隶意,但整体说来已属一种更轻便妍媚的体势,其新意显而易见 。至于《平安》等帖,假如摹拓失真不是太多,则隶书笔意就已经很难找到了 。
2.笔力雄健、诡谲多变等形式美方面:
笔力雄健是王羲之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 。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一文中谓:“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王字遂以雄健为人所称 。古人喜用龙虎来表示阳刚之美,以后“龙跳虎卧”几乎成为王书的代称 。也有人不认为王字具有雄强之势,而认为雄强应属于像某些北碑那样见棱见角的字,这是一种过于表面的看法 。其实,传世王字中除少数有争议的字(如《兰亭序帖》)和少数摹拓失真的字外,多数字都具有一种内在骨力,换句话说:王字比较厚重、坚实 。这成为王字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故有无骨力或骨力大小成为鉴别是否王字和传真程度的一个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