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究竟是谁胜谁负?赵军最后损失多少?( 三 )


多年以来 , 人们普遍认为 , 赵国是创建中国骑兵的第一个国家 。但是 , 这个仓促地结论忽略了秦人的一段历史 。
三千年前 , 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 , 那儿草场肥沃 , 最适宜养马 , 秦人就是以养马而起家 。
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 , 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 , 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 。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 。
秦国的骑士在哪里呢?
在这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 , 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
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 , 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 。专家发现 , 和赵国早期的骑兵相比 , 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 , 它的两头微翘 , 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雏形 。但是 , 一个最关键的发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
在没有马镫的战马上 , 骑士无依无凭 , 要全力保持平衡 。马镫使骑士可以腾出双手 , 用来攻击敌人 。但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战呢?
从考古挖掘看 , 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 , 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 , 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 , 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 , 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 。
可以相信 , 在长平战场上 , 直扑赵军大本营的五千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 , 挥刀舞枪冲击敌人 。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 , 袭击赵军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 。
然而 , 秦人深知作战中配合协同的重要性 , 在厚厚的黄土下面 , 这支秦国的骑兵部队井然有序 。他们四骑一组 , 三组一列 , 八列共108名组成一个纵队 。考古证实:秦骑兵已经具有非常严密的组织 , 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 , 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
战国时代 , 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 , 骑兵部队在秦军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攻击力量 。长平之战 , 5000秦骑兵最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 , 为彻底包围对手发挥了关键作用 。
超越想象的最先进秦军军阵
山西省的高平县 , 这个村庄叫三军村 。两千多年前 , 赵军的统帅部就设在这里 。赵军被围后 , 立即建筑工事 , 等待救援 。这时 , 司马迁写到 , 秦军统帅白起并不马上发起总攻 , 他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 , 白起围而不打 , 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围的赵军 。
围困持续了46天 , 在那悲惨的日日夜夜里 , 在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中反复冲杀的秦军轻兵 , 究竟是什么部队呢?
在众多的陶土战士中 , 有这样一群 , 他们手执戈矛 , 没有任何防护铠甲 , 是典型的轻装 。在冷兵器时代枪林箭雨的战场上 , 这种装束的战士不是炼就了一身高超的格斗技术 , 就是拥有非凡的勇气 。一些军事专家认为 , 这些战士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谓的“轻兵” 。但是 , 其它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
在第二个俑坑 , 骑兵部队的边上 , 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 , 但是 , 当探测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 , 专家们却颇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