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被针对、被孤立?做父母的一定要这样做

那有的爸爸妈妈呀 , 可是真不会当父母 , 孩子呢 , 在外面受了委屈了 , 他不但不会帮着孩子 , 还会因为他的心里面难受了 , 把孩子再来收拾一顿 。 你是不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 , 就有一位家长来咨询我 。 他说呢 , 他家孩子被老师拉进了“黑名单” , 老师就让全班的同学来监督这几个调皮捣蛋鬼 。 那其中呢就有他们家的孩子 , 因为这个孩子的纪律性不是特别好 , 这就导致班上其他的同学都不跟他家孩子玩了 。
孩子在学校被针对、被孤立?做父母的一定要这样做
文章图片
孩子在学校被针对、被孤立?做父母的一定要这样做】你瞧瞧孩子被孤立了 , 对吧?这该怎么办呢?之前呀给家长和老师们讲过心理学的破窗效应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经进行了一项实验 ,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 , 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 , 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 他把车牌摘掉 , 把顶棚打开 , 结果记录设备都还没陈设好 , 停在纽约布朗克斯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第一组“破坏者” , 并且想私吞这辆跑车 。 爸爸吩咐妈妈清理车厢 , 自己则动手拆电瓶 , 不忘提醒儿子查看置物箱 。 来来往往的不论开车或行走的路人 , 都停下来在这个拆除大赛中抢走车子上任何值钱的东西 。 紧接着重头戏来了 , 一位“破坏者”在有系统地拆卸后 , 成功扒走这辆置于纽约的跑车 。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 , 人们路过、开车经过它 , 看着它 , 整整一个星期 , 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 。 后来 , 他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 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 , 这辆车就不见了 。
孩子在学校被针对、被孤立?做父母的一定要这样做
文章图片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 ,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 , 就是说如果有人带头打破了一扇玻璃 , 你会发现到呢?后边的人啊 , 搞破坏就会无所顾忌的去打烂更多的玻璃 。 那如果呢有人先做出来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 后边的人呢 , 就会很容易的去模仿 , 并且感觉到这么去做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和后果 。
那么当老师用一些不好的眼光去看待某个孩子的时候 , 老师在无形当中变成了打破这个孩子第一扇窗的那个人了 。 他在这里呢 , 其实做出来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 班上的其他的孩子会模仿老师的做法 , 来轻视这个孩子 , 来欺负这个孩子 , 认为欺负他不会有任何后果 。
孩子在学校被针对、被孤立?做父母的一定要这样做
文章图片
那么这个时候 , 咱们做爸爸妈妈的 , 我们可一定要去做一点有用的事啊 , 而不是跟着其他人来批评和指责咱们的孩子 。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做呢?接下来给您一些建议 , 一定能够帮到你 。
首先 , 你先别急着给孩子讲一通大道理啊 , 真想帮着孩子 , 我们首先要理解他的处境 。 虽然 , 孩子有他做的不好的地方 , 对吧?我们也承认 , 但我们也得让孩子先把心里边弄舒服了再去处理事情啊对不对 。 这是非常重要的 。
第二 , 你一定要带着善意和爱意跟孩子一起来讨论一下 ,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走出困境 。 这里我为什么强调带着善意和爱意呀?因为 , 我们一旦开始教育孩子 , 好多的家长呢 , 立刻的就会把这个善意和爱意给丢掉了 。 然后这种感觉没有了 , 我们就会变得急赤白脸 , 横眉竖眼的是不是?
孩子在学校被针对、被孤立?做父母的一定要这样做
文章图片
那么当你带着善意和爱意跟孩子来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引发孩子他想要改变的那个意愿 , 让孩子明白一件事就是他的爸爸妈妈是一定会帮助他来面对这个困境的 。 这样的话 , 孩子他会有底气 , 他才会努力的来进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