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文明都衰落了,只有中国依然在?( 三 )


其实,早在《尚书》、《公羊传》、孟子、墨子、申不害那里,就一再出现过“一匡天下”、“大一统”的观念,而从秦始皇、韩非子、李斯这些政治家开始,已经订立种种规范,把统一当作一种无法改变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 。
必须指出,秦王朝统治者的“一匡天下”、“大一统”,完全是为了建立独家独姓的极权帝制,其间的种种残暴、蛮横令人发指,不应该获得太多颂扬 。
事实上,他们也早早地断送了自己的生涯 。
但是,他们留下的有关“大一统”的文化遗产,哺育了此后一个个追求统一的王朝 。
在他们身后的两千年间,出现了大批着力于统一或分裂的人 。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强踞一方而自立为王的分裂主义者,反过来,又可以看到不少以统一为名试图推行独裁专制的政治人物,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以统一还是分裂来断其善恶 。
但是,如果以概率论统计,两相比较,往往是那些着力于统一的人更有远见 。
他们中的杰出人士,因大器而握大脉、控大局,是统裂之间的“大者” 。
由于他们,中国一次次由分裂走向统一;
也由于他们,多数中国人在文化上养成了作为大国国民的心理适应 。
正是这种心理适应,指引着历史的步履,使中国和中国文化始终没有分崩离析 。

  • 避开极端
    避开极端,其实就是中庸之道 。
    如果对中庸做最简单的解释,中,是指中间值;
    庸,是指寻常态 。
    正是这两方面,构成了普遍意义上的延续态势 。
    中庸与时间有奇特姻缘 。无数事实证明,有了中庸,就能拥有更多时间;反之,放弃中庸,则会让时间中断 。
    中国的历史那么长,遭遇的灾祸那么多,在很多时候似乎走不过去了,就像世界上其他伟大文明终于倒地不起一样 。
    但是,中国却一次次走通了,越过了灾祸,越过了灭亡,踉踉跄跄地存活了下来 。
    细察每一个生死关口就能发现,正是中庸,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庸为何能避祸、避亡?原因是,它避开了在关键时刻最容易出现的各种极端主义 。
    极端主义极有魅力,口号响亮爽利,令人感动,极端主义者就像站在悬崖峭壁边上的好汉,浑身散发着英雄的光辉 。
    因此,他们总是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崇拜者、死忠者,劝也劝不回 。但是,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口号不是路标,好汉不是向导,悬崖不是大道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极端主义者不仅割断时间,而且也割断空间 。他们迟早连追随者的劝告、建言、修正也无法容忍,把这些伙伴当作叛逆者一一驱逐,孤苦伶仃地坚守着越来越局促的“原教旨主义” 。
    于是,空间的局促又加剧了时间的短促,覆灭不可避免 。
    中庸与他们一比,总是那么平淡、那么家常、那么低调,引不来任何喝彩和欢呼 。中庸只在轻脚慢步地四处探问,轻声慢语地商量劝说 。
    但是,过不久,一条小路找到了,一种谅解达成了,一番口舌删掉了,一场恶斗让过了 。
    看起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只不过大家都可以活下去了,而且是平顺地活下去了 。
    中国文化在整体上拒绝极端主义,信奉中庸 。
    古代经典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复教导,深契大地人心,结果,即便是那些很容易陷入极端主义的外来宗教,一与中国文化接触便减去了杀伐之气,增添了圆融风范 。
    为什么在各大文明间,只有中国能够全方位地实践中庸?
    说到底,这还是与农耕文明相关 。
    农耕文明靠天吃饭,服从四季循环,深知世上难有真正的极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