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冷到极端,春色渐开,夏天热到极端,秋风又起 。
这种“天人合一”的广泛体验经由《周易》提升,儒家总结,成为文化共识 。
世界上,其他宗教和哲学,也都有过“中道”的理论,但只有中国,让中庸在世俗生活中长久普及,成了一种谁都无法忽略的实践形态 。
正是这种实践形态,避免了中国文化在悬崖边坠落 。
各种“长寿”原因,在实际执行中,还应该落实在一个具体项目的操作上 。
这个具体项目,自己也要颇为“长寿”,有时间陪着中国文化走过千年长途 。
这个项目,就是科举制度 。正是科举制度,使中国文化拉出了一条通向“长寿”的特殊缆索 。原因何在?
第一,世界上其他重要文化的溃灭,首先溃灭于社会乱局 。
因此,必须选取足够的社会管理人才 。
科举制度的使命,正是以文化考试的方式选拔各级社会管理人才,保全了文化的土壤 。
第二,世界上其他重要文化也曾建立过良好的管理系统,但是如果地域较大,各地的管理者容易自立格局、自选下属,时间一长,便会与周边产生裂隙 。
而科举制度全国统一,以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机构完成统一的选拔,这从文化上堵塞了分裂的可能,反过来又保护了文化 。
第三,世界上其他重要文化由于没有建立代代延续的选拔机制,几代之后就会难以为继 。
科举制度保证每隔三年提供大量管理人才,源源不断 。
这是中国文化保持有序延续、有效延续的重要原因 。
第四,源源不断的管理人才的产生,必须依靠丰沛的应试资源 。
科举制度对此创造了一个千年实践:
在中国,不分地域、不分门庭、不分职业、不分贫富,只要是男性,都有资格参加选拔 。
在唐代,连外国人也能应试 。
这种全民动员,不仅使得备考的生源十分充沛,而且极大地强化了文化在全社会的整体生命力和号召力 。
第五,社会上最容易产生焦躁动荡的群体,就是青年男子 。
科举制度让全国这一群体的很大部分,都成了极为用功的备考人员、应试人员,而且很多人屡败屡考,终生应试 。
这就让社会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安全在文化气氛中 。
第六,如此规模的考试,所出试题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选择 。
科举考试越到后来越明确,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范围 。
这一来,全国千万青年男子,为了做官日夜诵读儒家经典,诵读到滚瓜烂熟,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
他们的初衷,只为个人前途,但结果是,那些儒家经典受到无数年轻生命的接力负载 。
这可谓,经典滋养生命,生命滋养经典 。
后一种滋养,更是让经典永显青春血色,举世无双 。
第七,这么多由诵读经典而终于为官的书生,有没有能力参加社会管理?
正巧,他们为了应试而天天诵读的,不是旷世玄学,不是古奥经文,不是隐士秘籍,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
拿着这些大道理去做县令、太守,大致属于“专业对口” 。于是,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
第八,科举考试并不看重天才勃发、奇思妙想,而总是安排刻板的格式,后来甚至限定了“八股”模式 。
这会让李白这样的稀世天才难以进入 。
但是,由于科举考试的目的只是选拔官员,而不是培养诗人,因此这样的安排并无大错 。官员将来要做什么?
在多数情况下,也就是在刻板的格式中规矩行事,有所创新也不失前后左右的基本关系 。
- 孕妇牙龈肿痛该怎么解决 为什么孕妇会牙龈肿痛呢
- 9个历史段子,人性亘古不变!
- 古代民间故事:老牛吃嫩草…
- 宋朝冷知识:为什么宋朝官员这么穷?
- 为什么女生不能吃槟榔 女生可以吃槟榔吗
- 孕期出现水肿该怎么办 为什么在孕期会有水肿现象
- 古人10则小笑话,有理,有趣,有深度!
- 辛弃疾冷知识:大宋第一古惑仔,写词只是爱好,杀人才是主业…
- 政治笑话14则:古罗马政治笑话精选…
- 趣味历史:古代上班族的KPI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