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当孩子向父母大吼大叫的时候,父母是否也要吼回去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视频,一个孩子正和妈妈闹情绪,孩子大哭大闹,妈妈拿他没有办法。这时候,一个育儿师站出来说:“孩子就是欠管教,于是让孩子去一个角落慢慢反省。”这个视频在微博上发出来后,争议非常大,有些家长说:“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打一顿。”但是,孩子从内心发出的崩溃和无助,却是他最真实的求助信号。如何孩子真的闹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
文章插图
孩子有时候会用非常极端的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家庭早期的规则意识培养不足有关。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符合规则的表达方法。但是规则意识培养不足,并不是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孩子真正缺失的是“情绪教育”。
在不知道怎么样表达愤怒之前,学龄前的孩子“求助信号”表达方式会有很多,可能会自残、或者是发泄、哭闹和执拗,也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还有可能是推搡和殴打父母。愤怒就像是孩子心底的一个火山,当喷发的时候,岩浆会毁天灭地。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很多的机会,去学习怎么样进行情绪疏导,那么年纪越大,他们的行为失控的机会就会越高。只能够在最原始的发泄方式里面“打滚”,比如说大哭大闹,攻击和指责他人。
这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五个阶段的情绪表现:第一阶段“生气的抗议”,第二阶段“紧跟不放”,第三个阶段“忧郁”,第四个阶段“绝望”第五个阶段“情感抽离”。第三个阶段是亲子关系断裂的转折点,前两个阶段是典型的“熊孩子”的行为。孩子会抗议,会愤怒,会紧跟不妨,但是孩子的行为没有被我们接受和承认,重新调整和面对。
那么整段关系就会被推向绝望、抽离和胁迫。所以当发展到第一和第二阶段,虽然看上去很痛苦,但是只要能好好的重视,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我们都有机会去调整这段关系。只要能提早地意识到时机,都不会太迟。
文章插图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任何的关系相处里面,情感是依恋的中心。很多时候,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即便是生气、暴躁、痛苦和难过,都比没有反应要好。这个是我们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信息。在关系中受伤了,本能的感情是自卫,这个是人之常情。但生活中,孩子冲着父母大吼,父母是不是也吼回去呢?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冲突,对解决问题也毫无帮助。父母的做法应该是,迅速调整关系,重塑情绪教育。
当孩子处在情感的漩涡中,和孩子讲道理,就像是在“火上浇油”,这个时候,父母能够愿意蹲下来去拥抱孩子,这份接纳会比任何道理更加有力量。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反抗也会挣扎,但是这份拥抱,也实在地给到了孩子,冷静和平复下来的力量,帮助孩子制止了“持续加剧”的冲突行为。
如果孩子表达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往往很容易着急,下一秒就是脱口而出“你这些行为我没有办法接受”,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是真正表达理解的做法,在冲突发生的当下,安抚孩子的同时需要父母先用代入角色的方法,进行角色的转换。
文章插图
父母可以这样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有怎么样的感受?”代入角色可以帮助父母去思考孩子的位置,去试着想孩子可能会,体会到的感受。然后就可以把这份代入得感受表达出来,告诉孩子说:他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想要那包零食,但是妈妈却直接拒绝了你”,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重新定义情绪。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天使科普:这些表现是孩子智力低下的早期信号,家长可以注意了!
- 天使课堂: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