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到底是谁?


“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到底是谁?

文章插图
“以用户为中心如泡沫般的口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太多人似是而非 。”
近年来很多企业会把“以用户为中心”挂在口边,不论是对外的发布会,还是对内的公司文化思想宣贯,“以用户为中心”成为各家企业不约而同的宣言 。
而在具体的工作层面,产品经理、市场营销人员、销售人员、运营人员,都以用户需求分析为工作的要领之一 。
用户到底是谁?关注用户是关注什么?这看似是简单的问题,然而实际很多人存在基本的认知错误 。
一、“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在说“用户”一词前,“客户或消费者”这个词汇历史更悠久,被国内更多人熟知,客户的英文是“consumer”,指有”消费行为“的人,也就是买卖关系的一方 。
【“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到底是谁?】而“用户”的英文是“users”,既包含了“消费行为”,还包含了“使用行为”,也就是不仅是买卖关系的一方,还是整个产品价值释放过程的使用者 。
把这个定义拆解下来去看,就会发现,“客户”是指在消费场景下发生购买行为的人,而“用户”既包含消费场景下的人,还包括所有使用场景下的人 。
因此可以看出,关注“用户”是关注一个时段,伴随着产品面世及价值使用的全过程,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期间所有跟产品产生关联的人都能被称为“用户” 。在此定义下,衍生了相关词汇:“使用场景”、“用户体验”、“用户关系维护”等 。
由此,“用户”身份的存在有一定条件,必须是产品的消费者或者使用者,这归根是一个商业事件下的身份,研究“用户”是为研究产品商业价值服务的 。
二、用户是先于产品,还是后于产品出现?基于上面的定义,对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用户”这个概念是后于产品出现的 。但很多产品在未面世前,也需要寻找和研究用户,这个时候的用户是“潜在或机会用户”,是需要一定判断和预测的用户群 。
因此“用户”随着产品所在阶段的不同,有些不同类型 。
产品上市或上线面对大众前,都是要寻找“潜在目标用户”;产品上市或上线时,面对的是从感兴趣到筛选到选择购买或下载使用的用户;接下来到了产品的运营期,就是让所有使用产品的用户持续满意并化为产品口碑的过程 。
几乎所有产品都有这么三个阶段,因此大致有三种时期类型的用户 。而具体到不同行业,面临不同的产品时,侧重的用户类型也会不同 。
对于制造业,更关注的是产品研发阶段的机会用户和产品上市后营销的目标用户,随着软件系统体验融入硬件的发展,产品开始有了运营服务的概念,才开始关注运营期的用户 。如汽车产品 。
对于互联网平台型产品,则更多关注推广期的下载注册用户,和长期运营中的用户体验服务,随着新功能或新体验的版本更新,平台里容纳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时,用户使用角色类型也会越来越多样,但都主要属于运营期不断养成的用户 。如淘宝、微信 。
而对于IP类的内容文化产品,则关注的是产品上线前的潜在兴趣用户,和产品上线后,以产品IP为中心不断滚雪球般吸纳来的受众群 。IP以内容为王,没有过多运营期,但有公关舆论维护期 。如一部电影或一个综艺节目 。
还有一类是日常消费品类,包括现在很火的茶饮类 。这一类核心关注的是产品上市后营销推广期的用户,在产品研发期也会关注潜在目标用户,但营销会让产品赋予更多意义或价值,因此更多关注上市时的直接消费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