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生怕小朋友错过所谓的语言关键期,但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关键期呢( 四 )


但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社会需求 。 他本来在家天天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 , 觉得我头一动 , 他们就知道我要那个了 。 头一动 , 就问宝宝你是要喝水?宝宝你是要玩具车吧?
然后有一天去了托班或者去了外面 , 他就发现太奇怪了 , 动了半天头 , 其他人都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 我只能跟他们说话了……所以 , 社会需求其实是语言爆发的一个非常直接的诱因 。
但是每一个小孩语言爆发期的早晚会非常的不一样 , 从一两岁到三四岁都有可能 。 研究者注意到的一点就是 , 生活在二语或者是多语家庭中的小孩 , 通常开口会比较晚一点 。
大家可能说 , 没关系 , 我们家都是中国人 。 但是想一想 , 比如在上海的家庭 , 可能妈妈跟宝宝说的是上海话 , 爸爸跟他说的是普通话 , 爷爷奶奶跟他说的是方言 。 从语音输入的角度来说 , 他同样也是一个多语者 , 或者准确地说是一个多言者 。
这个时候需要什么?他的小脑袋里面就是不停地统计 , 做了好几套系统放在那个地方 。 现在转向妈妈了 , 要说上海话 , 要把其他的系统抑制住 , 单单激活上海话的系统 。 等一会儿看见爷爷了 , 他得切到方言系统 。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 就是认知控制 。 这种能力通常是要到一岁多到两岁才能较好地发展起来 , 所以如果是一个在双语家庭长大的小孩 , 他开口晚其实是有道理的 , 因为语言和认知在发展上是一个相互制约的一个过程 。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不用着急 。
而且有研究发现 , 橘黄色的部分是双语者在成年之后 , 比单语者有一些更强的脑网络连接 。 这可能表明:双语者从小到成年到老年 , 都有更好的认知控制能力和认知灵活性 。
很多家长生怕小朋友错过所谓的语言关键期,但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关键期呢
文章图片
接下来 , 在讲英语的社会中 , 我们团队做了一个关于华语家庭的研究 , 发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就是这些华语家庭中 , 父母跟小孩说英文的比例 , 直接决定了孩子长大后的英语能力以及认知控制的能力 , 但父母的英语水平对孩子成年后的英语水平并无影响 。
很多爸爸妈妈想跟小孩讲英文的时候 , 都担心我的英文太烂了 。 这个研究也许可以告诉我们 , 其实不用担心 , 放心去跟你的小孩讲你不太完美的英语 。
童言童语
我刚才讲的语言发展过程看起来很轻松 , 但是我们都会注意到 , 小孩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有意思的错误 。
很多家长生怕小朋友错过所谓的语言关键期,但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关键期呢
文章图片
比如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学会了一个词 , “狗狗” 。 然后他会指着一只猫 , “狗狗” 。 大家都哈哈地笑说 , 你连狗跟猫都分不清楚 。
但是你仔细去想一想 , 在概念最先形成的时候 , 这是挺不容易的事 。 小孩是怎么认知狗狗的?所有身上有毛的、有四条腿的、会跑的动物 , 都是狗狗 。
很多家长生怕小朋友错过所谓的语言关键期,但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关键期呢
文章图片
我父母到现在有时还会嘲笑我幼年时的一件事情 。 他们拿了什么东西 , 我很想吃 , 就对他们大喊 , “给你吃 , 给你吃” 。 然后他们的朋友来了都说 , 你们家小孩真好 , 这么小就懂得孔融让梨 。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 这是因为我开口比较早 。 你们想想 , 要知道是“给你吃”还是“给我吃” , 首先得知道“我”是我吧 。 我怎么知道这是我呢?需要对自我的认知 。
对自我的认知 , 最典型的研究就是镜子研究 , 你能不能知道镜子里的人就是你自己 。 研究发现婴儿大约在十到十二个月的时候才知道镜子里的人就是我 。 除了人以外 , 刚才说的灵长类、鸟类、还有聪明的大象和海豚 , 都能发展出这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