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故事|“他打你,就给我打回去”,教孩子以暴制暴后,我看到可怕的一幕( 二 )


输了是弱鸡”的观念 ,
甚至以牙还牙 ,
难以与人建立好人际关系 。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
“人性具有攻击性行为 , 是与生俱来的” 。
而相关研究也表明 ,
90%以上的孩子都存在打架的倾向 。
孩子间的小打小闹 ,
如果父母没加以正确引导 ,
就会发展出打架、斗殴的行为 。
而如果父母鼓励、甚至奖励孩子使用暴力 ,
这就会强化潜在的攻击意识 ,
导致孩子崇尚暴力 。
教孩子打回去 , 原是父母的“爱” ,
结果却变成了害 , 不但伤人 , 也误了自己 。
而这背后 , 往往是父母的焦虑所致 。
要求“打回去” , 是焦虑“被欺负”
一位妈妈 , 在网上分享了“育儿经” 。
妈妈带孩子理发 ,
一阵子后 , 孩子跑来告状 ,
说被理发店老板的儿子打了一巴掌 。
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 ,
妈妈又心疼又气愤 ,
自己都不舍得打孩子 ,
倒被别人打了 。
虽然知会了对方家长 , 孩子也道了歉 ,
但妈妈仍然为此感到焦虑 ,
担心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
于是 , 她跟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灌输、演练 ,
让他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
这种教育是正常的 ,
不正常的是 ,
过度重视结果 ,
往往会偏离正确 。
湖北一条大街上 ,
不少家长带孩子到此遛弯 。
两个孩子刚开始玩得挺好 ,
后面却打了起来 。
被打的孩子跟自己家长“告状” ,
家长二话不说 ,
拉着他找到了打人的孩子 ,
要他打回去 。
看到气势汹汹来打自己的孩子 ,
打人孩子的家长也不甘示弱 ,
大声命令道:给我打他 。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
其中一个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
而另一个孩子则正试图找机会打对方 。
两个孩子的打闹 ,
最后竟成了大人的纷争 ,
而不甘“被欺负”的焦虑 ,
则是导火索 。
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说 ,
教孩子打回去的父母 ,
是害怕孩子变成软弱、窝囊的人 。
孩子被打 , 父母会心疼 ,
也会心怀不平 ,
甚至担心他变成“软柿子” 。
于是 , 他们教孩子以牙还牙 ,
一吐胸中恶气 ,
弥补内心的不平衡 。
同时 , 他们以为暴力反击 ,
还会让孩子变得“强大” , 不好惹 。
然而 , 他们却轻视了孩子对暴力意识的吸收能力 。
“打回去”容易让孩子主张暴力 ,
而一味地退让则会导致软弱可欺 。
只有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冲突 ,
他才能真正强大 ,
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
比起“打回去” , 这样做对孩子更好
孩子是在矛盾和冲突中成长起来的 ,
只有让他学会应对小冲突 ,
将来才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大是大非 。
● 首先 , 安抚孩子的情绪 , 听他讲述经过 。
孩子被打后找父母“告状” ,
一是不知道要怎么处理 ,
同时也是寻求安慰、宣泄负面情绪 。
因此 , 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认同孩子的感受 ,
安抚情绪 , 接着检查是否受伤 。
如果孩子明显不适 ,
父母需要立即联系对方家长处理 。
但如果没有明显伤痕 ,
孩子也没感到不适 ,
等情绪平复之后 ,
就让他讲讲事情的经过 。
网上一个视频里 ,
女儿告诉爸爸 ,
下午跟小伙伴大洋玩耍时 ,
他打了自己的头 。
爸爸发现女儿的额头并没有伤痕 ,
接着肯定了她的感受 , 说:
“所以你当时感觉很疼 , 也很委屈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