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父母 如何叩开孩子的心扉?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徐阳晨
“我们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并不了解如何防治青春期心理疾病。”“孩子跟我不亲了,他有自己的秘密,有时想跟孩子好好谈谈,但始终找不到融洽的相处模式。”“我的孩子厌学、疯狂追星,沉迷于网络,该怎么办?”
近年来,“亲子沟通障碍”已成为很多家庭面临的一大难题,家长们迫切希望找到并学会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采访了多位孩子正值青春期的家长,他们普遍认为“养育青少年比养育儿童更难”,父母从温言细语到喋喋不休,孩子从乖巧听话变得沉默寡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父母们该如何叩开孩子的心扉,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父母应用30%时间做高质量陪伴,不要把“焦虑”无形中转嫁给孩子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有青少年因与父母争吵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残等现象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父母该如何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事例:小郎(化名)是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出现抑郁症后他接受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告诉采访人员,小郎因常考倒数第一而感到自卑,对自己暗示“是我不够努力吗,为什么我总是考不好?”但实际情况是,小郎的成绩并不差,因为他所在中学为全区重点,竞争异常激烈。小郎这样的情绪状态,也让他妈妈倍感焦虑。从中不难看出,目前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与学习压力过大有关。另外,在学校或社会上被人欺负、缺少家庭关爱、青春期早恋或失恋等,也是造成他们出现极端不良情绪的导火索。
“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出问题时往往使用了错误办法,导致孩子不愿意沟通、叛逆、厌学、自闭、逃课、沉迷游戏等,甚至越来越糟。”国家心理咨询师、儿童青少年行为及情绪问题专家、茶壶心理创始人尹建民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如果孩子已承受了巨大压力,父母教育仍然采取干预、说服、“高控制”方式等,会导致孩子状况持续恶化。
“我们在咨询中发现,有很多全职妈妈的陪伴效果并不理想,她们中很多人把‘放弃事业,全身心投入’当做教育的巨大成本,如孩子成绩不好,则会出现心理失衡、不甘、委屈,进而把部分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尹建民认为,这个时期爸爸的支持尤为重要,不仅要双向沟通,化解母子间隔阂,而且要缓解全职妈妈的育儿焦虑,给予孩子偏向兴趣爱好的亲子陪伴模式,用更广阔更轻松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研究显示,父母用30%的时间做高质量陪伴即可,关键在于‘习得’,即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规律的作息、自律的运动、较少使用电子产品、定期收纳整理、有礼有节、环保节俭……小小的生活细节,都是铸就孩子健全人格的一块块基石。”尹建民提醒说。
父母要“收声”不应一味压制,对孩子多用成长性思维和共情式激励
在亲子沟通中,理解、尊重、平和、共情是核心。尹建民建议,如果父母把职场高压、升学竞争的焦虑消化为积极动能,那家庭教育无形中会变得简单。“无论是打游戏、网络社交或追星,孩子可以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渴望但得不到的满足心理,可能是认同感、安全感、成就感,也可能是逃避、宣泄。父母不妨去创造条件,从语言、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实践中提供更多的成就型反馈,在细节处给予孩子认同、信任和赞赏,把孩子从负面情绪的泥沼中拉出来。”尹建民说。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那些让父母省心的孩子,100%都具有这项能力
- 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感受过父母的无条件的接纳,会让人生发出一种力量
- 打分|11岁男孩给父母打分,爸爸10分,妈妈0分,评价标准很“无奈”
- 给孩子“剪蛹”的父母不是爱是害,破茧成蝶才是最好的成长
- 生活|80后独生子女心声,“四个父母”不是难题“两个孩子”才最发愁!
- 孩子这个动作比爬发育早更重要,几时练?如何练?妈妈要清楚
- BaBa|送娃上幼儿园前,不能光是孩子做好准备,这4点父母也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