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罚款背后,公牛集团“牛市”如何继续?( 三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公牛对渠道商的强管控能力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促成公牛高毛利的因,也正在引爆垄断的恶果 。
公牛不“牛”了?一场长达4年的调查,揭开了公牛数十年对经销商的控制 。
近日,公牛集团(603195.SH)公告称,收到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下称“处罚书”),被处以公司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98.27亿元3%的罚款,计2.95亿元 。
被称为“插座大王”的公牛,是如何成为垄断者的?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公牛集团的垄断行为主要体现在,早在2014年,公牛集团就与经销商达成并实施固定和限定价格的垄断协议,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
公牛有多少经销商?
公牛集团的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在刚发布的半年报中,在其众多的销售点中,一级经销商有近三千家;线下渠道主要是五金渠道和装饰渠道,线上渠道则包含京东和天猫等平台 。
根据招股书,公牛集团的线下和线上经销商均从公司买断式购入经销产品 。同时,公牛集团在最核心的转换器业务制定“专营专销”规定,其他部分产品也有规定部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经销商实行“专营专销” 。
这意味着,经销商除了未完成销售任务所产生的剩余产品自负盈亏,还被要求不可再售卖其他品牌的产品 。
高达40.33%的毛利率,抛开占比不高的研发成本之外,公牛的赚钱之道,或许就在于对价格的控制 。和同类产品相比,公牛的价格贵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如果创业之初,价格贵在于质量好,那当前,则不尽然 。
据了解,在6年的时间中,公牛集团不仅对经销商售卖的产品进行价格管控,还通过强化靠核监督、委托中介机构维价、惩罚经销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固定和限定价格协议的实施 。通过对价格的强势管理,公牛才能在营收放缓的情况下,净利润不断上升 。
处罚书发布后,公牛的股价应声而下,截至10月11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65.59元/股,总市值已经跌出千亿大关,为995.5亿元 。不过,国金证券指出,处罚对业绩影响较小,整改落地将提升竞争力 。“由于公司8月收到慈溪市亿元企业培育方案的一次补助款2.59亿元,将对冲本次处罚款影响,合计预计将减少三季度利润约0.36亿,整体对利润影响有限 。”
虽然在财务方面影响不大,但负面作用却是深远的 。如今,公牛的“伪壁垒”被打破,渠道的数量和深化,仍将是公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数不多的办法 。
时至如今,在渠道深化方面,公牛仍未停步 。截至2021年6月底,公牛已经完成1万余家装饰渠道专卖化和综合化,较2020年底8000余家新开发2000余家 。另外,聚焦B端、电商新兴渠道 。公牛与20余家TOP房企、100多家全国头部装饰公司、6000多个区域装饰公司的合作 。2021H1 B端、电商渠道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46%、47% 。
未来,在价格上无法保持保毛利后,公牛的净利润势必会受到影响,考虑到营收增长已经连续几年下滑,公牛的天花板或许就在眼前了 。如何才能破局?
高瓴资本的曹伟曾经说过,公牛有着极强的工匠精神,它在一个看似不高的行业里,逐步耕耘出了垄断性的地位 。但这样的垄断性难以持久,而是要考依赖专注和创新 。从1995年开始到今天,公牛专注有余,但近几年,创新乏力 。在IoT的时代,小米这类更具有互联网思维、更贴近年轻消费者的企业围攻下,公牛想要继续牛下去,挑战不小 。
过去,也有很多如日中天的企业大厦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倾倒 。凭借走对了一条路、做对一件事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护城河,但随着时代的演变,正在改变护城河的组成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