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个来自四川绵阳的姑娘推出的广西柳州特色小吃”这个从字面上来非常荒诞的商业模型,就这么成了 。消费者是冲着人去,被视频内容所转化的,消费场景却是所谓的“运营策略”、是视频内容之外,“天猫销售数据的一个反馈结果” 。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指责缝合怪 。
但你说消费者和李子柒(李佳佳)在这个策略里就是绝对的弱势,是被动方吗?也不是 。“李子柒天猫旗舰店的食品都是李子柒制作的吗”这个问题能够成为“李子柒”最热门的关联词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消费者们在市场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他们提供最真实的市场反馈,然后成为市场进一步决策的基础 。
换句话说,人们能够意识到“东方美食生活家”就是“手工原创和贴牌加工之间反复横跳”,能让这个品牌策略在暂时成功的同时也有“失败”的可能性 。
![关于“李子柒事件”,普通人应该怎么看](http://img.henanlong.com/220827/1J3521I8-5.png)
文章插图
(李子柒的天猫旗舰店)
我们甚至连李佳佳对于“李子柒”而言到底扮演一个什么角色都不清楚,是视频导演、剪辑、项目管理,是视频里不出声的灵魂人物,还是这个新消费品牌的核心价值?仅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找到标准答案 。
不同于导演这样一个职能分工明确且发展成熟的岗位,视频博主这个概念虽然很火,但作为“职业”,距离规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更和高速的行业发展不成正比 。
所谓职业化,并不能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干什么样的活吃什么样的饭”,大概可以概括为,从业者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模式和职业技能培养,行业拥有一较为合理的职业规范、准则和保障体系;更重要的是这份职业愿意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享受市场需求旺盛时带来的高收入,也愿意面对市场低需求时的优胜劣汰 。
以此为前提,很多视频博主的瓜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职业化”不够的结果 。
比如2019年8月,知名视频博主敬汉卿在网络发声,称自己的名字被一家公司抢注为商标,对方要求他立即停止使用此名在各大平台发布作品 。随着事件发酵,人们注意到还有更多视频博主的账号名也被抢注,或者正处于被“抢注”的审核进程,这才给视频创作者们上了一堂迟到的“知识产权课” 。
并且在这个前提下,MCN的存在是“正义”的,因为它的出现本质上可以理解为“看到了行业中薄弱的环节,然后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产出结果稳定的运行” 。按照最近比较流行的“论迹不论心”的标尺,MCN肯定不是坏人,是预防机制,是工业化的分工 。
只能说MCN面临的问题是把“责任加工为了商业模型” 。尤其是当MCN主动补齐生态位中的缺失,帮助这个新经济形态完成了稳定运行,人们就更愿意放大他主动承担起来的“社会分工”的一面,而不是它作为企业的那一面 。
对于目前的行业来说,内容创作者与MCN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缓冲带,通过合同划分的权责和职业保障并不清晰,要避开的雷区也不小 。
去年4月,视频创作者林晨在B站发布视频,讲述自己与MCN签约时遭遇到的“合同”陷阱,5月,翔翔大作战与MCN发生纠纷,账号冻结 。月底,签约同一家MCN的视频创作者,记录生活的蛋黄派,也表示自己正在起诉,称“该公司只是商务洽谈、代理公司” 。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相比于“同情”,或许“共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这样一份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被广泛选择的职业,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个体与行业的关系,到底如何定义失败和成功,失败了如何安全退出,成功了如何更进一步——
- 长城汽车“0焦虑智能电动”战略发布
- 紫色车漆盘点 是你要的“绝绝紫”吗?
- 吉安首单跨境电商“1210”出口业务成功申报
- Facebook豪赌硬件:宣布“元宇宙”相关部门主管晋升首席技术官
- 买平板电脑才能进“智慧班” 山西多校以是否购买平板电脑为分班标准
- 台南两名警察被杀舆论炸锅 台南杀警案引发岛内“废死”争议
- 快手电商推“庆丰收 共富裕”活动 联动达人推广地方特色农业
- 响应“清朗”专项行动要求 豆瓣鹅组被停用整改两个月
- 宁德时代申请注册“巨无霸换电块”等商标
- 两部委联合发通知禁止轻型货车“大吨小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