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像“猪”一样飞上“风口”( 三 )


哈利波特,像“猪”一样飞上“风口”

文章插图
豆瓣上甚至有个回忆小组 , “假装活在1980-2000”小组的粉丝有7万多;“时代的眼泪”有超过14万粉丝 。他们会在网络世界里彼此问候 , 比如“中午来我家一起看电视”、“下课了要不要吃泡泡糖” 。怀旧情绪无处不在 。
根据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 80%的人每周至少产生一次怀旧情绪 , “爷青回”也就成了招揽流量的有效手段 , 特别是对于经典IP来说 , 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轻易在社交网络里就流量与话题疯狂造一波势 。
年轻人的“爷青回”值多少钱?单纯就电影而言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老电影纷纷上线重映 。猫眼数据显示 , 从2013年至今重映电影数量超过60部 , 2018年至今重映数量已经达到37部 。《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东邪西毒》《倩女幽魂》都赫然在列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什么电影重映你会去电影院看?回答数达到了1374个 , 点赞数较高的答案大约分为两类 , 一类是经典老片 , 一类是好莱坞经典大片 。但也不是所有老片重映观众都会买账 。
2015年年初经典电影扎堆重映 , 其中《一代宗师》重映票房达到9774.1万;《大话西游》20周年重映版的上映引发了集体怀旧 , 虽然只有3%的排片率 , 但是还是有一群粉丝高喊“欠星爷一张电影票”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票房达到1.78亿;《泰坦尼克号3D》上映八周 , 狂收9.7亿元票房;《侏罗纪公园》也累计3.4亿票房 。
《银翼杀手》《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个杀手不太冷》……在豆瓣电影Top250榜单中筛选出被重映的经典电影共30部 。情怀消费看似强势 , 但并不是每部电影重映都能收获一票追忆 。比如《东邪西毒》重映 , 票房只有2592万 。
《倩女幽魂》打着“纪念张国荣”的口号上映 , 但两周的额之内的票房只有295万;《新龙门客栈》重映两周后撤档 , 票房只有626万 。观众的“爷青回”不一定之前 , 但一定耗钱 。有媒体报道 , 大规模、高标准修复的影片成本可能超过千万 , 其他多数重映影片的修复、转制成本平均500万 , 最低也要200万 , 《一代宗师》3D版转制费用足够拍一部新片 。
不是每次回忆 , 都是“爷青回” 。
为什么都是老IP?今年夏天 , 社交网络格外热闹 , 从奥特曼、摩尔庄园 , 再到哈利波特 , 互联网上陌不相识的人成为知己往往就在一瞬间 。网友开始喜欢聚集在一起讨论“刘星家到底有多有钱?”也会因为抖音上的山寨“夏紫薇”一窝蜂地涌过去点关注 。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曾经在1925年提出一个概念“集体记忆” , 《王牌对王牌》最喜欢煽动集体记忆 , 三月以来 , “武林外传重聚”“天龙八部重聚”“欢天喜地七仙女重聚”等话题固定刷屏热搜 。很显然 , 经典老剧的重温与回忆可以让这届网友在互联网上寻找到一丝生活的小确幸 。
但除了情怀价值 , 为什么老IP越来越受欢迎?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 , 新IP多数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针对观众为什么喜欢老剧 , 在豆瓣、微博、知乎等平台的类似问题下 , 最常见的回答大概是:因为找不到可以看的剧 。
哈利波特,像“猪”一样飞上“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