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拥挤,驶入商业化落地有多难?( 二 )


不过,连线出行在试乘体验中,也感觉到了一些瑕疵 。
比如在试乘中,途径一个路口正是红灯变灯时,测试车辆并未做到顺滑停车,而是停车有些过猛,以至激活了对乘客安抚的车内语音,对于这一情况,安全员对连线出行解释为前车突然刹车所致 。
这样的现象还发生在另一个路段,在该路段连线出行明显可以看到测试车辆右侧有车辆驶出,一般来说面对这一情况,车辆原本可以选择减速通过,但测试车辆却突然停车,以至再次触发车内语音,安全员甚至按下了方向盘上的鸣笛来提醒路边驶出车辆 。

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拥挤,驶入商业化落地有多难?

文章插图
百度Apollo Robotaxi正在路测
在测试车辆驶过这一路段后,安全员向连线出行解释,当时路边驶出的车辆可能没有看到测试车辆,因此车辆做出停车和鸣笛这一动作来提醒旁车 。
总的来说,在整个试乘过程中,面对一些Corner Case(极端场景),“萝卜快跑”基本可以实现流畅的通过,并保持在20-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一些路况较好的路段,车速可以达到40-50km/h 。
据连线出行观察,坐在主驾驶位的安全员全程双手都放在了距离方向盘较近的位置上,做好了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但全程跑下来,安全员都未接管车辆 。可见在刚下过雨的条件下测试,车辆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表现的还是较为流畅和优秀 。
其实,目前除了百度Apollo之外,Waymo、滴滴、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也均已开始各自Robotaxi业务的城市测试和试运营,整个行业十分热闹 。
2、Robotaxi,纷纷落地
在Robotaxi这条赛道上,Waymo率先起跑 。
2009年初,在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提出要打造一款自动驾驶汽车,并再三坚持下隶属于Google X实验室的Project Chauffeur部门(Waymo前身)正式成立,主要负责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 。
就在谷歌开启自动驾驶计划后,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有一家企业开始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拓荒,这家公司就是百度 。
2013年,时任百度技术副总裁的王劲牵头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L4事业部),并在三年后,百度的无人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 。
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拥挤,驶入商业化落地有多难?

文章插图
路测中的百度无人车,图源百度官微
在那几年,国家也开始关注自动驾驶行业 。
2014年12月,《“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发布,并首次提出了“车辆智能化和交通网联化”,确定了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方向 。次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中国无人驾驶技术路线图报告》中提出了2026-2030年每辆车都应采用无人驾驶或辅助驾驶系统的目标 。
在Waymo和百度等企业的拓荒、和政策红利的带动下,自动驾驶行业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
2016年,已在出行领域占据“一哥”位置的滴滴,开始组建起自动驾驶团队,并成立自动驾驶部门,之后在中美多地开展研发和测试等工作 。与大厂入局不同的是,这个行业也迎来了一批创业者 。
就在滴滴组建自动驾驶团队的同一年,曾是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二把手”的彭军离开了百度,带领了一些员工创办了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成为彼时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 。
次年,同样是百度自动驾驶项目相关负责人的王劲也离开了百度,与韩旭、杨庆雄和陈世熹等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动驾驶公司景驰科技(文远知行前身),并在同年5月完成首次封闭道路无人驾驶路测 。
随着这些企业纷纷加入自动驾驶赛道,整个行业也颇受资本所关注 。